浮萍曲
发布:2024-03-30 23:50 字数:1980 作者:天阅短篇
已经入冬了,窗外有一颗枇杷树,它开出淡黄色的小花,有无巢的野蜂嗡嗡采蜜。
我已经垂垂老矣,身边围满了我的孙辈,在合眼的那一刻,我以为我会幸福地回顾我后半生种种,但思绪却不再由我控,眼前烛火跳跃,透过烛火,我看到了好多人的影子,还有那一道道朱红色的宫墙。
1.
我原名唤作李水儿,是京郊农户人家的大女儿,道化十三年夏末,大涝后又逢大疫,颗粒无收,家中没有药钱给我阿爹和幼弟看病,阿娘托人打听宫中还缺不缺杂役,想把我卖了去。
那年,我十一岁,阿娘给我添了两岁,说我十三岁。
阿娘抹着眼泪把我卖给了宫中采买杂役的徐嬷嬷,在我被徐嬷嬷带走时,阿娘不住地哭,我懂事早,我明白,只要我进宫去,我的阿爹还有我的弟弟,就都可以活下来,因此强忍着没哭,我一哭,阿娘她会更难受。
遍观家中的物件,已经贱卖得差不多了,临走之前,我悄悄抠出藏在床缝里的木头小马,藏在随身的布袋里。
自阿娘前夜告诉我要将我送进宫去时,我就知道,往后会很难很难再见他们一面,这个木头小马,或将是我唯一的寄托。
入宫后,徐嬷嬷领着我一路往前走,从前我只知道宫城外墙是朱红色,从没细细想过宫门里面的情形,今日一见,宫门之内原来也是一道道朱色的高墙,我极力想越过高墙看一看它的另一侧,但它实在太高了,比我和嬷嬷都高许多,我极目望去,墙头被迫只能与天相连。
徐嬷嬷带着我绕了一圈又一圈,似乎每个转弯迎接的都是相同的石板路和相同的朱墙。边走路,她边教我一些宫里的规矩,见了品阶比我高的要行礼,什么样的人穿什么色的宫装,行礼该是如何行之类。
最终,带我领了些生活用品,再穿过一处小院子,来到了一间屋子前,屋子很破,里面除了一张小桌,只有一张小床,床上有一张落了灰的席子。
徐嬷嬷同我说:“李水儿,这里是浣衣局的小后院,从今以后,你就住在这里了,白天会有同你一样的杂役阿姊送些衣物来洗,听你娘说,你什么都会,还很聪明。”她的声音很慈祥。
我点头如捣蒜,我虽然年纪小,但我什么都会,会洗衣做饭,会缝缝补补,还跟隔壁的书生偷学过几个字。我娘一直都说我很聪慧,是她的骄傲。
徐嬷嬷帮我掸了掸席子上的灰尘,又道:“浣衣局有个掌事姑姑张银,是个好人,她原是南萍宫里的掌事,今年犯了些事才到浣衣局来,但是大家都很尊敬她,你见她,也要多几分尊敬。她……真的是个好人。”张银姑姑是位好人,那好人能犯什么错呢?犯了错也还是好人吗?
徐嬷嬷说完叹了口气,便离开了。
那时,我以为她的叹气是在惋惜那位张姑姑的不顺,如今回忆,才懂得她也在叹息我们所有人的命运。
我把席子掀开,擦了擦床板上的灰,从我的小布袋里掏出我的小马放进去,如此,我便没由头地安心许多。
出了小门,便是一处院子,院子中间有大大的水槽,还有一口井,两侧是晾衣杆,我垒了些砖块在水槽旁,站了上去,查看水槽,水槽竟是干净的,说明这处水槽在我来之前天天被使用。我又来到井旁,连日大雨的缘故,井水离我很近,我能看清自己的倒影。
井边长满了绿色的草,那是凤尾蕨,我识得,因为我家的院子里也有。
望着井水中我的倒影,和长在井内壁上密密麻麻的凤尾蕨,我有一点点想家,不知道阿娘卖了我有没有凑够药钱。
我转头离开了这口井,我怕我望着这汪汪井水,我的眼睛也要汪汪流出泪水了,现在还不是想哭的时候,是呢,我还有好多事没有做,还没有收拾我那许多杂乱的东西。
这一下,我从午间忙到了傍晚,天空变成赤红色,有成片的火烧云。
我从前院领走了最后两个馒头,便坐在垒起的砖块上吃起来,秋风把隔壁院子的树叶摇得发出轻响,参杂在我轻轻的忧愁里。
2.
第二天我起了大早,天刚蒙蒙亮我便起身来,收拾好了自己,换上了灰蓝色的宫服,不过一会,院子里便来了人。
是一个年纪和徐嬷嬷差不多大的人,徐嬷嬷有很多白发,她的白发只略比徐嬷嬷少一点。
“你就是李水儿吧!”她朗声道,她穿着一件浅紫色的宫装,徐嬷嬷教过我,这是掌事姑姑的打扮。
我屈膝向她行礼,心里猜测,她或许那位好人张银姑姑。
她扶起了我的胳膊,打量着我,“你太瘦了。”像一只瘦弱的小猫……
我也看着她,她的眼睛很漂亮,瞳仁乌黑乌黑的,向隔壁书生砚台上磨出来的墨汁那般黑。
她从腰间的荷包里掏出许多被纸包着的糖丸塞给我,笑着对我道:“这些是御膳房的小丫头给我的,我不爱吃糖,都给了你吧。”
我受宠若惊地接过,在她的期盼下,拨开了糖纸,将一颗雪白的糖丸咬进嘴里,再把糖纸叠好,连同剩余的糖丸一起放进我的小布袋里。
糖丸很甜很甜,我从没吃过这样好吃的东西。
她又笑着问我:“甜吗?”
我点了点头,发现她笑起来很好看,还有一点像我娘。
我回道:“很甜。水儿多谢张姑姑。”
她的眼里闪过一丝惊讶,“你怎知道我是张姑姑?”随即又似明白了什么,道,“是绮芳……徐嬷嬷告诉你的吧,是了,我叫张银,是浣衣局的掌事姑姑,你且安心在这呆着,我安排些简单的事物给你,你缺什么,也可以来前院寻我,每个月你有月例,如果你想转送到宫外的话,也可以找我帮你,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