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命女御史:澄清真相
发布:2024-04-27 21:24 字数:1906 作者:天阅短篇
那年家父遭同僚陷害,致使家道中落。
后来那些人依然不肯放过我们家,家中老幼俱惨遭毒手。
只有我被遗弃野外,被一个捕鱼打猎的好心人救了下来。
那时我七岁,这人看到我的衣裳里有块玉,上面刻有清玉二字。
从此我便被人叫作清玉,而我的一生注定要背负起澄清当年那桩玉帛案真相的使命……
1.
十年后,在大齐潞州城西门处,我与师傅一起进城做买卖。
我们正准备进城,从城门内驰出几骑。
我看得很真切,这些骑卒的装扮让我不禁回想起了十几年前的那一幕。
没错,就是这些人,在流放途中对我全家老幼展开屠杀。
我霎时心头一震……
“清玉…清玉…我说你怎么了?”
我这才反应过来,接过师傅手中的一筐鱼与几只死兔子。
而师傅从衣衫中拿出进城文牒递给了守城士卒。
士卒点点头,却又对着我问道:“她是?”
“我徒弟。”
“你真有意思,你这个女徒弟能行吗?这人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是和你跋山涉水做这些的?”
紧接着士卒哈哈大笑……
而我却目光坚定地回道:“军爷,我们很多穷苦百姓都是凭这维持生计,做惯了就不觉得有什么了。”
“好吧,这女子与你都不容易,进去吧。”
接着我与师傅进了城中,我们转过几条街巷,来到了一处酒肆的后坊中。
“胡店家,这些野味都是新鲜的,尤其是这鱼可是聚春江中打上来的。”
“好吧,你过去领钱。”
这时我走到胡店家面前开口问道:“胡店家,你可知道刚才出城的那一批骑卒是何身份?”
“你一个女子问这个干嘛?”
“我就是好奇……”
“他们那些人是直接隶属于朝廷稽查司玄策卫的,是稽查司三卫之一,玄策卫指挥使就是梁王殿下的亲信顾成本。”
我一听,心中想着:梁王的亲信,十几年前,我爹与梁王有什么恩怨吗?
是不是梁王指使一些朝官弹劾我爹?
“清玉,快走了,别发呆了。”
我随即跟着师傅出了酒肆中,师傅掂量着那一袋钱。
他随即对着我问道:“清玉,师傅请你喝酒吃蒸蟹。”
我也就跟着师傅来到了另一处酒肆中。
“师傅,这里挺贵的,我看我们就到别处吧。”
“无妨,清玉,这么多年,你跟着我受了不少的苦,今日我有些话要问你。”
我点了点头,示意师傅开口问。
“你父母究竟是什么人?那块玉挺贵重的,像是宫廷所造。”
这句话师傅这么多年都没问我,可是今天他竟突然问起……
“师傅……我们家是在京城的左善坊,我从小就在那里生活,我父亲应该是御史中丞,他的官印我曾偶然见过,一直没忘。”
我娓娓道来,而师父却有些哽咽。
接着我开口道:“师傅,如今我也长大了,我准备独自一人调查真相,洗刷我家多年冤屈。”
“可是……你一个女子要翻案,可是难如登天啊。”
而我已经下定决心了。
我觉得现在必须得想办法查清楚当年的玉帛案,才能有为父母洗冤的可能。
这些年我随着师傅走南闯北,一路上见识了不少。
关于玉帛案当中那些皇家贡品被全部劫走,我也有所耳闻。
绝不会是父亲干的,一定是什么人栽赃陷害。
而如今看来,梁王的嫌疑会大一些。
2.
我们在酒肆中吃饱后,随即我提议想去潞州城外找寻线索。
这潞州城是大梁的北部重镇,距离京城不远。
当初天子降罪于父亲,不过也只是流放罢了。
可莫名其妙地到了潞州城北后,就惨遭杀害了。
而事出反常,便不得不让人怀疑。
“青玉,这荒郊野外的,你到底要找啥嘛?”
“师傅,我看在这里能不能有所发现。”
“都十年过去了,即便当时有线索,现在估计也没了。”
我还是仔细地找着草木间的蛛丝马迹。
突然我从草丛间发现了一处已经模糊有些难以辨认的鞋印。
接着我便蹲下来,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鞋印的花纹比较特别。
虽然难以辨认了,但也不像是一般民间手工作坊做出来的。
“清玉,你在干什么?”
“师傅,我在用笔将这些鞋印画在纸,为日后所用。”
师傅见我查找线索,报仇心切,便无奈地叹了口气。
当我将鞋印的图案画好后,我对着师傅道:“师傅,清玉要去京城了。”
“清玉不想因为此事将师傅卷进来,所以师傅不必再管我了。”
我决心已定,师傅觉得也不必再劝了。
随即他便递给我一袋钱,告诉我一定要平安回来。
话语中有一份伤感,但又蕴藏着无限的期待。
我也就对着师傅跪倒行礼,之后便一人向着京城的方向走去。
3.
我徒步行进了大约两日多后,此时我又累又渴。
突然间有些骑卒迎面而来,这些人我记得很清楚。
他们就是在潞州城门处见到的那些玄策卫的人。
在我看来,他们只是勋贵们的爪牙罢了。
这时最前头的玄策卫勒马停在了我的面前。
“这位姑娘,潞州从前面哪条路走?”
“回禀这位军爷,沿前面的树林道走便可。”
我盯着这些人的装饰,又将目光投射到鞋上。
虽然看不到鞋底,可这鞋其他各处的花纹有些特别。
看来父母的死与玄策卫脱不了干系。
玄策卫的军士策马而过后,我继续朝着前面走去。
片刻后,我看到前面有处客栈。
我进去后,看到里面人还不少。
店家走到我面前时,问道:“姑娘是住店吗?”
“是的店家。”
“店家,我想问一下,这里距离京城还有多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