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案纪实   >   钦命女御史:澄清真相2
钦命女御史:澄清真相2
发布:2024-08-18 17:51 字数:4942 作者:天野
    我听着李修成的质疑,眼里闪现出那些历历在目的不平事。

    “我一定要报仇,即使死,也要洗清我家上下几十口人的冤屈。”

    我的语气十分坚定。

    而李修成一听,随即也坚定地说道:“跟我合作,助你搜集证据,我帮你扳倒梁王。”

    我听了有些讶异,堂堂的魏王难道也和只手遮天的梁王有矛盾过节?

    “我和你父亲交好,他的死我很痛心,而且梁王权倾朝野,多次蒙蔽父皇,我们这些宗室子弟早就看不惯了。”

    我顿时明白了与梁王树敌的人不少。

    随后我便将此事答应了下来。

    “那魏王殿下觉得我们该怎么做?”

    “查清玉帛案的真相……”

    原来李修成和我想到一块去了。

    玉帛案背后确实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且事关梁王一些重要的罪状。

    “今夜我们就去往潞州,找到梁王手下将货运到了哪里,并且找到证据,然后我们再回京城,我助你见我父皇陈说冤情……”

    我随即认同了李修成的意见。

    于是我们立即在夜中快马加鞭地赶往潞州。

    当我们到了潞州后,便一路问询,最终找到了一丝线索。

    有位在夜中出门的老人谈起,有一队人马押着货物到了一处宅院内。

    我和李修成便立即找到这间宅院,又发现院落里有人在饮酒。

    我侧耳一听,听到里面的一个人突然说道:“那些玄策卫的人可真是不好说话,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

    “要不是因为梁王殿下给的钱多,谁干这种整日提心吊胆的事呢。”

    我侧耳倾听了片刻,和李修成来到了一处偏巷中。

    “看来这个地方藏有秘密,指不定梁王将很多珍宝与名贵绢帛就藏在这儿。”

    “那殿下去找当地官府借兵查抄此处。”

    李修成这时无奈地说道:“没用,皇叔敢把东西藏在这儿,证明这里的知州定是他亲信。”

    “那怎么办?”

    “我们趁人不注意,潜进去找到证据,便立即离开。”

    我与李修成都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九死一生。

    可是我依然点点头,与他待在门口窥伺着里面的动静。

    过了大约片刻后,里面的人大都去屋内休息了。

    只有五个人围着篝火守在院落内。

    李修成见机会来了,便对着我道:“待会儿我与我的侍卫一起掩护你,你去找物证,记住速度要快。”

    李修成这时推开门直接拔剑疾步向着篝火旁的这几个人飞奔过去。

    几人慌乱中拿起刀剑进行抵挡,而这时也惊动了里面的人。

    我迅速趁打斗中的这些人不注意,从窗户潜入了屋内。

    我看到里面无人注意到我,便打开箱子,看到里面装满了玉器。

    “那儿有人……”

    我慌乱中随意拿走一块玉石,准备跑出去。

    这时有个大汉抄起大刀便向我砍来。

    而李修成一看,立即将手中的剑飞过来。

    大汉被击杀,而我也得以逃过一劫。

    6.

    之后我们侥幸逃离了这里。

    不过李修成与那个侍卫都受伤了。

    我这时扯出自己衣服上的两块布绢,给他们止血。

    随后我将玉石递给了李修成,李修成便说道:“这块玉是来自西域的贡品。”

    我一听,心中便想着:梁王私扣这类贡品,可是欺君犯上之罪。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是去京城检举吗?”

    “现在得去京城,不过那些爪牙不会放过我们的。”

    李修成虽然担心着,可我们三人还是准备迅速出城。

    未到城门处,我们看到军卒已经在严密排查了。

    “怎么办?”

    李修成这时略微思索,想出一计。

    “你跟在我后面。”

    李修成等人朝前走过去,军卒一见,对着他拱手道:“是四殿下啊,四殿下怎么到潞州来了?”

    “孤在此买了个丫鬟,今晚要带她出城。”

    “不过刚才知州府已经发出通令,说有两男一女劫掠城中府库,务必需要缉拿。”

    “那你是在怀疑我们吗?”

    “不敢不敢,四殿下怎么可能劫掠府库呢?”

    片刻后我们出了城,又向前走了一会儿,我心中暗暗想着:不愧是大齐四皇子啊,在潞州真没人敢动。

    “殿下,京城距离这里还有两日多的路程,我们策马到后,恐怕梁王事先就知道了。”

    这也正是李修成所担忧的事情。

    梁王若是知道这里的事,很快就能知道是他们作为。

    接着李修成开口道:“到了京城,你就去我府上住下,我尽力保护你。再过几日上朝时,你带着证物出来作证。”

    我连忙点点头,心中觉得此事快有结果了。

    我们一行三人日夜兼程地赶到京城中后,我便被安置在魏王府。

    这时我闲来无事,对着旁边的一个丫鬟问道:“你见过这样的图案吗?”

    我将那日画在纸上的鞋印给这个丫鬟瞧了瞧。

    丫鬟一见,若有所思地说道:“挺眼熟的,好像什么人穿的就是有这种鞋印的鞋子。”

    “你再仔细回忆下……”

    突然丫鬟果真是想到了一些事,对着我低声道:“是玄策卫的人才穿这种鞋子。”

    我这才幡然明白,看来真是梁王指派玄策卫的人屠杀了我全家老幼,唯独漏了我一人。

    可梁王囤积大量珍宝绸缎是用来做什么呢?不会只是大肆敛财这么简单吧?

    毕竟这是藩邦部族的进贡物品,梁王私自扣下可是欺君犯上的大罪。

    我正思虑着此事,李修成回来了。

    7.

    李修成刚进宫面圣回来,他请求父皇重审御史中丞刘盛一案。

    可随即遭到了也是来进宫面圣的梁王的攻讦。

    圣上觉得李修成无故翻案,因此并没有同意。

    李修成走进屋内,坐下来朝着我叹息道:“这件事不好办啊,圣上不同意。”

    我一听,对着李修成拱手施礼道:“小女谢殿下这几日来的帮助,不过玉帛案必须得到重审,哪怕舍出我的命……”

    随即我便转身出了屋内。

    我在街上打听了一下,知道明日是百官上朝的日子。

    接着我来到百官上朝的必经之地,我在这附近住进了一家酒楼。

    翌日天还没亮时,我穿着备好的丧服面向皇宫,跪在了进入宫门的一处必经之桥上。

    随后许多官吏经过我面前时,都觉得讶异不已。

    “这位姑娘,你是谁啊?你可知跪在宫门外可是要挨杖刑的。”

    “我是前御史中丞刘盛之女刘清玉,请天子下令重审玉帛案。”

    旁边走过的众臣一听,都是疑惑不已。

    十多年的案还要翻?

    而且她自称是刘中丞之女?

    “大胆民女,敢跪在这种地方,快走……”

    宫门前的军士朝我喊着,并且走过来准备拖走我。

    两个军士直接把我拉起,向着拖出去几米远。

    “放开她……”

    这时李修成出现了。

    他扶着我,带着我径直走进了开朝会的殿内。

    群臣都纷纷私语,说魏王竟带着个民间女子来到了大殿上。

    片刻后,大齐天子来到了殿中。

    “儿臣有事启奏。”

    “说吧……”

    “十年前,御史中丞刘盛在被贬途中被杀害,而随后其家眷又在潞州城外被杀,不过刘家尚有活口,就是我身后这人,刘中丞之女刘清玉。”

    刘家还有活口?

    整个朝堂上都炸开了锅。

    “臣女有件证物,请陛下一看。”

    我拿出了那块玉石,呈了上去。

    随后众臣一看,发现这不是进贡之物吗?她手上怎么会有?

    “陛下,经臣女发现,在潞州有位王爷囤积了大量的宫廷贡品。”

    “你可知那人的具体身份?”

    “知道,正是梁王。”

    梁王这时一听,回头望了我一眼。

    “大胆女子,竟敢以此诬陷孤,该当何罪?”

    “听她把话说完。”

    “陛下明鉴,梁王殿下手中掌控玄策卫,而在我家中老幼葬身之地出现了玄策卫特有的鞋印。”

    “而且玄策卫这些年奉梁王之令,将大部分外邦贡品据为己有,意在叛逆。”

    说到这里,整个朝堂上顿时沸沸扬扬的。

    8.

    “你胡说……”

    “陛下,此女说起玄策卫的鞋印,那有没有可能是那些人已经死了,玄策卫才赶到那里的呢?”

    “孤只不过是几次派遣玄策卫的人去找刘中丞及其家人的尸身罢了……”

    我这时笑了笑,继续开口道:“不可能……我在现场发现,整个现场虽已经过多年,可那种乱象依然能显露出来。”

    “小女请陛下彻查梁王。”

    李修成这时也拱手附和道:“儿臣请父皇彻查梁王。”

    “好吧,你既然是御史中丞刘盛之后,那朕任命你为殿中侍御史,五日之内彻查此案。”

    我接下了这一任命,霎时我更加坚定了要澄清真相的决心。

    朝会散后,我边走边对着李修成道:“殿下,如今梁王一定会将那些珍宝贡品转移它处。”

    “而且我现在还怀疑,这些玉帛贡品绝不是梁王自己用的。”

    李修成也在思索着梁王这几年以来的动向。

    “那会不会是他要将这些东西送给什么人呢?”

    我听罢,对着李修成又问道:“这些年大齐对外战况如何?”

    “败仗居多,主要是与北乾对抗。”

    李修成这么一说,我大致明白了。

    按理说,北乾的战力并不强。

    之所以屡屡败北,是因为有人从中泄露军情。

    随后我决定与李修成一起去兵部查验这些年梁王的手下有没有卷入战争其中。

    我们进入兵部的文书陈列库内,翻了许久。

    终于发现了梁王派遣心腹兵部侍郎许可染到前线监军的事情,并且那一次我军几乎是全军覆没……

    我们二人将这份文书取走,准备离开库房中。

    这时梁王迎面而来。

    “修成,你现在就是这样对叔父的?”

    “对不起叔父,你罪状累累,欺压宗室其他藩王,很多人都对你心生恨意……”

    话音刚落,便有些玄策卫的人将我们团团围住。

    “既如此,就别怪我了。”

    我拉着李修成立即退进了库房内,并且将门锁上。

    我们俩准备从后窗逃走,这时门被撞破,一支箭飞了过来射中了李修成……

    9.

    我就近找了个医馆看着郎中给李修成上药。

    这时我愈加明白,梁王朋党太多了。

    必须要找到足够的证据,才能扳倒他。

    眼下我手中已经有了他安插亲信,致使战况失利的一件物证。

    还有私自扣押贡品,使手下杀害无辜之人的相关物证。

    如果再能找到人证,胜算会更大一些。

    随后我突然想起了父亲当年经常在嘴边念叨的同平章事徐一清。

    他会不会知道些什么呢?

    我便独自一人来到徐府上。

    可是徐一清不愿意见我。

    我便跪在府中的庭院当中。

    “徐叔叔,我父亲的死就是梁王所逼,今日我定要讨个公道。”

    “梁王擅权,陷害忠良,致使朝上无人敢驳,徐叔叔位居高位,就要这样忍气吞声吗?”

    “你进来吧……”

    我一听,便起身走进了屋内。

    随即我便拱手道:“小女见过徐叔叔。”

    “坐下吧……你父母确实死的冤屈,可梁王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你要这样做,就不怕梁王狗急跳墙了,把自己的命搭进去?”

    “不怕,清玉活到现在,只想着报仇,哪怕用上我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我语气十分坚定,而徐一清也就道:“这里有一份证据,是父亲交给我的。”

    我接过这份书信,一看便明白了。

    这份书信是梁王与北乾国主勾结来往的书信。

    我暗自欣喜,心想它可是个强有力的证据。

    “谢过徐叔叔,小女定不辜负叔叔的帮助。”

    接着我立即乘着马车进宫,准备彻底揭发梁王的罪行。

    不过还未到宫门口时,有些黑衣人从两侧楼上跃下来。

    我一看情况危急,自己绝不能落入梁王之手。

    我便对着车夫喊道:“冲过去……”

    车夫驾着车以最快速度冲了出去。

    而那些黑衣人在后面追着,并且射出了数支弩箭。

    我的腿和胳膊都被射中了……

    我强忍着疼痛,最终还是进了宫中。

    我来到天子的殿阁中后,呈递上了那份书信。

    而天子气急败坏地将书信甩到了地上。

    “这个梁王,竟敢通敌叛国,想要篡位。该杀……该杀……”

    “传朕口谕,由殿中侍御史刘清玉主审梁王通敌叛国一案。”

    “谢陛下隆恩。”

    我走出殿内后,心中波动起伏。

    我快替父母报仇雪恨了,刘家上下数十人的性命马上得以昭雪。

    10.

    会审那天,宗室诸王以及朝廷百官大多都来了。

    我坐在主审位置上,看着梁王依旧傲慢地站在堂中。

    “梁王你可知罪?”

    梁王一听,气的完全不理会。

    “十一年前,北乾与我朝开战,我朝本来占据上风,可为何会惨败而致全军覆没?”

    “你是否派心腹到前线监军,并且授意此人务必让我军战败?”

    “你…你…”

    “还有,我刘家老幼上下几十口人被杀是否是你授意玄策卫干的?”

    梁王听到这里,心中已经凉飕飕的了。

    他没有想到,自己竟被个女子当做犯人审问。

    梁王想了想,随即开口道:“没想到刘盛还有你这样的女儿,你就直接说吧,定我什么罪?”

    “根据大齐律,宗室藩王犯此种种罪状,当被圈禁,贬为庶民。其手下主要胁从者当以三日内斩首示众。”

    我说罢,座中围观的众人都惊了。

    众人觉得梁王的心腹那么多,都要被斩首,又要起腥风血雨了。

    而我只是想秉公执法,为冤屈的人讨个公道。

    接着我宣布退堂,并且打算三日后离开京城。

    我再次回到魏王府上。

    “刘姑娘,这次你可是做了我多年都想做的事。”

    “敢问刘姑娘接下来去哪?”

    “我打算回去找我师傅,这殿中侍御史之位,我会向陛下辞去的。”

    李修成其实想让我留在京城,继承家父查案惩凶,澄清宇内的志向。

    可是我意不在此。

    三日内,我目睹了梁王被废为庶人并且圈禁,其主要党羽被杀。

    我便悄然离开了京城,赶往潞州。

    当我再次见到师傅后,他差点没哭出来。

    “清玉,这么多天,我听闻京城风云大变,梁王一干人都被处置,实在是担心你的安危……”

    “我没事的,总算给父母报了仇。”

    “接下来,我还会跟着师傅走遍这天下,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学习打猎……”

    这时我不禁笑了起来,不过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像这次笑得这么开心了。

    之后我和师傅带着东西再一次地出了潞州。

    经过城外那处埋着家中老幼尸身的田地时,我看到上面长出了许多各样的花。

    我拿出属于自己的那块玉,心中想到:父母给我起名为刘清玉,大概是希望我能像这块玉一样这么澄净吧。

    之后我与师傅的足迹一直向远方行进,翻山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