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案纪实   >   老婆孩子热炕头1
老婆孩子热炕头1
发布:2024-08-18 17:57 字数:3082 作者:天野
    以前跟着师父的时候,辖内还有一个棚户区,发生过一起恶性案件。六岁男孩被玩伴带走虐待伤害,现场非常惨烈。

    更可怕的是,他全程清醒,最后还活了下来。

    这起案件的判罚结果非常不好,因为凶手只是四个儿童,最大年龄不超过十二岁,最小只有九岁。

    但判罚结果,并不意味着结局。

    这起案件的后劲比我和师傅想象的要大得多。

    1

    该案的受害者化名张乐乐。

    接受完手术的他,在病床上躺了足足一年,他的下半辈子很可能需要依靠尿袋生活。

    而凶手们因为未满十二岁,被判不予处罚,只能由家长加以管教。

    凶手只进行金钱上的赔偿,等事情结束后,都搬离了那个小地方。

    有三家搬去了一个小时车程距离的市里,一家搬去了家长务工的外省市。

    仿佛除了受害男孩,并没有任何人受到真正的伤害。

    但伤害很快就来了。

    某天,我们接到通报,隔壁市刑侦大队的同事有一起凶杀案需要跨市办案,队长老徐让我师傅负责跟进配合。

    前来办案的是江队长和胡警官,两位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刑警。

    从前期交流中得知,他们所在的市区发生了一起可怕的凶杀案。

    受害者一家三口被灭门,父亲刘刚、母亲汪淑梅,十岁的孩子刘子毅全部遇害。

    凶手的犯罪手法相当恶劣,受害者身上人均不少于二十个刀伤,身体里还检测出致幻药物。

    即凶手下药迷晕他们之后,再用刀将他们捅死。

    不仅如此,凶手还把他们的头颅砍下来,放在客厅的茶几上。

    一家三口摆放得整整齐,脸上还带着笑容。

    因为被害者一家在当地并无亲戚,连朋友都没有几个,周围也都是老旧小区,所以案发一个礼拜后才被邻居发现,尸体发臭才引起警方注意。

    警方介入后,判断很有可能是熟人作案,因为门窗均没有被强行破坏的痕迹。

    案发现场清理得干净,没有指纹、鞋印或毛发等任何证据。

    由于该地段略为偏远,周围治安摄像头太少,没有拍到有用的线索,案件侦查陷入困境。

    警方只能从受害者的关系网中寻找头绪。

    然后发现了两点:

    第一,受害者一家搬到这个屋子才几个月,周围邻居也都没怎么见过他们。

    第二,受害者刘子毅竟在一年多以前陷入过一个恶性案件中。

    没错,就是张乐乐那起未成年恶性故意伤害案件。

    明显是复仇杀人,加上受害者曾经是加害者,虽然没有任何证据,江队也很自然地怀疑到张乐乐的双亲,即张培雄或陈青娥身上。

    但因为没有证据,我师傅只能先对张培雄做一个口头传唤。

    结果很意外,张培雄一口拒绝了前来刑侦队配合调查的要求,强调他要照顾女儿,无法抽出时间,但同意我们上门调查。

    上门也行,约了下午时间,我师傅带着我和江队两人来到了张培雄家中。

    2

    张培雄家是棚户区里一座泥砖瓦屋。

    进门就是天井,天井上还保留着一口打水的圆井,角落里有几叠干柴,可见家境并不好。

    大厅有些脏乱。

    张培雄本人也是,头发很乱,胡子没剃,双眼无神,显得非常疲累。

    对于我们的上门拜访,他没有表示任何抗拒。

    我们落座后,并没有直接表明来意,但张培雄却倾诉了自己的困境:

    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他都非常匮乏。

    在照顾儿子这一年里,他根本没法工作,即使出院后,也因为各种问题无法继续外出务工。

    更加令他苦恼的是,妻子陈青娥早就因为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而离开了,至今杳无音信。

    即现在家里只有他一个人照顾儿子张乐乐。

    虽然张乐乐已经能下地走路,但由于精神状态不佳,被医生诊断为严重的自闭症。

    说着这话时,张培雄还拿出了诊断书,除了病情诊断之外,医生还在病历中建议:短时间内减少张乐乐与陌生人接触。

    年纪太小导致他内心的接受与康复速度极慢,与陌生人接触可能会刺激他的情绪,进而加剧病情。

    所以,大部分时间张乐乐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

    这打消了我想要探视张乐乐的念头。

    也因此,张培雄根本无法离开家,这也是他无法去刑侦队接受传唤的原因。

    由于张培雄的先发制人,江队并没有提及刘子毅被灭门的案件,而是旁敲侧击地询问是否有人能证明他一直在家里。

    结果是有的。

    因为他每天都要托邻居去买菜,所以没有时间去隔壁市作案。

    案发地与张培雄家相距甚远,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三个小时,更别说还需要踩点、蹲点以及设计进入室内犯案的方法。

    没有在那边逗留一段时间,根本办不到如此干净利索的案件。

    随后,我们找到了邻居江建民,一个年过七旬但身体硬朗、精神焕发的老人。

    江建民也提供了有利于张培雄的证词,甚至拿出了一个小账本,记录了他每天给张培雄买菜的花费。

    在他的佐证下,基本可以判断,张培雄嫌疑不大。

    他没有因仇恨而撇下儿子去杀害仇家,这也许是好事。

    但陈青娥呢?

    她的失踪可能成为调查的重点。

    3.

    但还没开始寻找她,又出事了。

    出了一起命案,在县城的案发现场我们直接赶了过去。

    这个命案性质非常恶劣,凶手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割喉一个十一岁的儿童。

    案发时间是下午四点半,在某个小学附近的街道上,当时来来往往的学生不少,两旁还有商铺。

    被害者名叫徐文华,六年级,遇害时他身边还有两个同班同学。

    安全环境越好,警惕心却越低。

    据目击者所说,凶手是个女人,全身上下穿得严严实实,戴着口罩。

    她慢悠悠地接近徐文华,直至贴到他身后,才从兜里拿出一把水果刀。

    她迅速勒住徐文华的头部,使得他的脖子完全暴露出来,然后用水果刀狠狠地切开。

    徐文华根本没有反应的机会,巨大的力量让他瞬间失去了反抗能力,两旁的同学也都吓呆了,更别说其他路人。

    凶手完成这一切后,迅速逃离现场。

    徐文华捂着脖子倒下,鲜血像泉水一样从他的脖子喷出来,所有人都被吓呆了,有些女同学甚至尖叫起来。

    由于案发地点是在大街上,没人敢追凶手。

    等救护车到达时,徐文华已经没有了气息。

    路边监控视频很多,全程都有拍到,凶手犯案经过与目击者描述一致。

    我们迅速组织警力沿着凶手逃跑轨迹进行围堵和抓捕。

    虽然没有拍到凶手面部,但极有可能是失踪的陈青娥。

    而受害者徐文华曾经是张乐乐案件中的加害者,这一点毋庸置疑。

    江队差点把自己的头发都揪掉,同时非常懊悔地表示:\"我已经通知过那几个家庭了啊……没想到家长一点都不警惕……没想到凶手这么猖狂。\"

    我也让两个同事立即联系陈家文的家长,并告诉他们如果没有其他指示,暂时待命在陈家附近,预防凶手随时出现。

    光天化日之下,她都敢如此凶残,在她被抓捕之前,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似乎她也太低估警方的能力了。

    在我们动员大量警力围追堵截的三个小时内,于晚上七点多,我们逮住了凶手。

    果然是陈青娥。

    真凶归案。

    只是在归案时,出现了一个小细节……

    陈青娥没有反抗,反而哈哈大笑了起来。

    同事说,那笑声让人毛骨悚然。

    但没关系,只要抓到她,问题就解决了。

    我们回到刑侦队,准备整理案件并尽快移交给检察院提起公诉。

    由于可能涉及两个案件,老徐安排我和赵俊配合江队和刘警官一起审问陈青娥。

    然而,我觉得有些奇怪的是,在徐文华案中,陈青娥使用的残暴手法与前一个案子中的凶手描述不符。

    当然,这是基于刘子毅灭门案的假设。

    但是刘子毅的父母说不定能认出陈青娥。要想轻易进入他们家并成功下药,难度非常大。

    虽然不是不可能,但肯定需要大量时间和耐心。例如,改变外貌、逐步试探、甚至与对方建立熟人关系。

    我师傅也得出结论,案件很有可能是由熟人作案。

    所以要么这两个案子不是同一个凶手所为,要么还存在其他凶手。

    这一切都需要从审问陈青娥开始,找到答案。

    我觉得我师傅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我的预料。

    这整件事,并没有因为她被捕而画上句号。

    甚至从此开始,变得更加离奇。

    4

    小小的审讯室,挤下我们五个大男人,其实有些拥挤。

    但这肯定不是重点。

    重点是,陈青娥,她的精神状态似乎不太好。

    从我们进门开始,就看到她在傻笑,她那眼瞪得老大,完全不怕跟我们对视。

    她一点都不像是刚刚杀过人的凶残嫌犯,反而像是在看我们笑话。

    那一刻开始,我心里就有不好的预感了。

    果然,审问过程非常不顺利。

    或者说,我们什么都没有问到,因为无论我们问什么,陈青娥的反应只有一个——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