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地大物博
发布:2016-11-02 15:21 字数:2791 作者:爱者
在滁州的这么长时间里,朱元璋作为副朱帅,也是在尽职尽责的当着。虽说之前把自己辛苦打来的滁州拱手送给了岳父大人,但是这郭子兴坦然受之的意思,没事的时候还会给朱元璋找点差,生怕这个有抱负的年轻人抢了自己的位子。这不,这几天说是城中粮草短缺,让朱元璋想办法搞来粮草去。怎奈朱元璋也想尽脑袋浑身乏术啊,只有找来自己的部下相商,有一个叫李善长的人,建议朱元璋攻下和州,原因是失和州地理位置优越,进可攻退可守。属于长江三角洲的边缘地带,且地大物博,是培育粮仓的好地方。其地势“左挟长江,右控昭关,天门寺其南,滁州环于北”。
朱元璋听了李善长的建议觉得十分可行,就找来一干得力部下商量攻取和州的事宜。在诸多军事的合力运筹和众多将领前方的征战中,终于攻下和州。和州地理位置相对来说更优于滁州,所以朱元璋等人打下和州之后,变不想回去受郭子兴的气了,打算自己出来,反正这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朱元璋的人品已经相对肯定了,何况朱元璋还说打算将之前自己打下的滁州城完全的送给郭子兴父子,郭子兴当然很乐意,还派人护送朱夫人及一干家眷到和州与他团聚。
我们来到和州的时候,大大小小事宜安排之后,濠州的那个也算是将郭子兴逼走的那个老伙计听说朱元璋攻下了和州,因为濠州的粮草也不是很多了,所以打算也来分一碗羹,不过这脸皮厚的没法说,朱元璋很是气愤,刚想发作的时候,有人比他还先不满,直接带兵杀了过来。谁呢,除了郭子兴还能有谁,这小老儿可真是气血不减当年啊,也可能是恼怒他当年的事情,曾经找人把郭子兴打了一顿,幸亏朱元璋派来把郭子兴救走了,不然现在早看不见郭子兴了。二来,这郭子兴也怕自己的女婿辛苦打来的和州被孙德崖给抢了去,所以带兵直接过来,驻扎和州边上。这下可热闹了。和州周边一下子驻扎了十几万的军队,这回可是冤家聚头了。这两个冤家都不是吃白饭的,按兵不动,敌不动我不动。直接来到和州府找朱元璋,这朱元璋都是自己的长辈,也不好拿主意,也只是沉默不语。说道这里,我想起来了,之前说我记得郭子兴是死在滁州的,但是就以后发展的那些状况来看的话,这郭子兴可不是死在滁州的,而是死在和州的。怎么回事呢,原本这孙德崖这老匹夫就会惺惺作态,可怜巴巴的给朱元璋说,虽说叔父的军中粮草断绝了,但是这是贤侄辛苦打下来的,如今看你的岳父也来了,也不好打扰,所以就先行告退了。
这朱元璋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但是这郭子兴心想,少跟我来这套,我不跟你装。看孙德崖想要走,郭子兴想啊,放虎归山,万一他回去打过来了,和州城就不好说了,和州不保更是划不来,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的将他在此了结了,也解我多年的恨了。所以在孙德崖想要走的时候,命令左右将他擒住。朱元璋看着这两个人打起来了,觉得帮谁都不对,索性找来部下商量对策。商量的结果是朱元璋假装被孙德崖的人擒到,然后怎样怎样一番就去实施了。
在郭子兴以为自己可以雪自己多年的耻辱的时候,有人来报,说是朱元璋被孙德崖的人给生擒了,他们的目的是用朱元璋来换他们元帅孙德崖。郭子兴肯定是老大不愿意了,这时秀英姐听了这件事,哭哭啼啼的求了半天郭子兴,之后商量的是拿人去先把朱元璋换回来再说,但是派谁去呢。后来徐达主动请命,拿自己去换朱元璋。朱元璋被换回来之后,肯定不惹自己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有闪失,就擅作主张的把徐达给换回来了,之后的事情有些失控了,郭子兴性学太盛,听到孙德崖被放走了,气的那叫一个急火攻心啊,之后就卧床不起,朱氏夫妇请来各地名医,寻找各方神药,都不见奇效,这边一边安排人通知其他的起义军首领,那边通知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郭天叙郭天爵,这样郭子兴在床上躺了一个月中日病情加重,最后蹬腿了,但是还是不瞑目啊。
其实我再想啊,这人得有多大的气量啊,就这样被活生生气死了,如果这个时代的人懂的心平气和的看点佛经的话,相信也不会有这样的下场了,又或者去多看看那首莫生气歌: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应该更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坏谁如意,而且伤神又费力。出门在外少管事,早去早归少惦记,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随它去,娃娃降生皆欢喜,人到中年任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男女老少多注意,莫生气啊莫生气。
看看吧,说的多好。这郭子兴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不知道这一点呢,活的真是不明白啊。你看其他的老头,活的多气定神闲的啊,气量大的人活大岁数,这话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气量小的人活不了大岁数,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之后是为郭子兴操办丧礼的事情,因之前通知了起义的首领,来的人有刘福通和韩林儿。这两个人是谁呢,当初郭子兴在濠州揭竿起义的时候,当时相应的就是他的起义,而这韩林儿是谁呢?没说出来我一直都没脸面对,他就是当年被我得一句话害死的韩山童的那个人得儿子。此话不提。
之后给郭子兴办完葬礼之后,因为郭子兴是死在和州的,所以朱元璋葬礼是朱元璋一力操办的,本身朱元璋平时不严禁士兵掳掠百姓,自己更是不可能做那等事情,所以也没有什么积蓄,只有买些粮草来操办。但是办完之后,本就短缺的粮草更是吃紧了,没办法,还得商量对策啊。
最后商量的对策还是攻城,没办法,人都快饿死了,只有拼一把了。我相信,也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一步步看见胜利的光辉,走上建立大明朝的道路。其实不止是这个的胜利,好多人得成功都是逼出来的。后面是一条绝路,我们只有向前走,退路就是死路。所以一直奔跑的孩子最后活了下来。
攻城的话,攻取那里呢,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了一个叫太平的地方,为什么是这个地方呢,原因是这个地方仅靠长江,芜湖,是盛产稻米的地方,但是没有船只,只能望洋兴叹。
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啊,天助自助者。正是因为之前朱元璋所带领的部队治军严明,个方便的好名声,招来了好多的归附者,这时有两支红巾军的巢湖水师前来归附,这是犹如天降神兵。朱元璋为表诚意,亲自接待处理事宜。真是有曹操当年的他将两队水师合并,之后让步兵登上巢湖水师的船只,派大将常遇春攻克采石这个地方。采石呢,又是粮草众多。将士们看见有这么多粮草和战利品,顿时是喜不自胜,改变连日来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了,想着这次可以打算把这些粮食和战利品搬到船上,留着日后回和州再慢慢想用。但是呢,能成一国之君者,并不是世袭来的帝位的人,必有他的过人之处,朱元璋见到这种状况,果断命人斩断船揽,任船顺水而下,断绝后路。行军打仗讲究的就是个一鼓作气,高中课文不是说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何况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 ,不比西楚霸王的差。最后顺利的攻克太平。
跟以往一样,来到一个地方,首先是要重申法纪,严厉禁止官兵枪战掳掠当地百姓的东西,因为上次处置不彻底的而连累小梨的事情,所以这次是有违法纪的士兵,立即处死。这样的举动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因此,也为朱元璋后来长期稳固的根据地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