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的天使   >   第九章 大美青海——玛尼堆
第九章 大美青海——玛尼堆
发布:2016-11-03 11:41 字数:3207 作者:爱者
    第一天的旅程结束了,大家找了一处宾馆“下榻”。由于白天兴奋过度,到了晚上放松下来,才感到浑身疲劳,累的马上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起床后,大家简单吃过早饭,就又踏上了旅程。过了玛多之后,海拔就渐渐升高了。巴彦克拉山海拔足足有4800多米,大家坐在车上都觉得有些胸闷,也不再欢歌笑语,都开始闭目养神,慢慢适应海拔的变化。翻过山后,海拔又降回了许多,大家也都缓过来了。下一站就是贵德的黄河大桥了,在玛多吃过湟鱼豆腐和青菜米饭后,大家继续上路。

    “天下黄河贵德清。”说的就是黄河的源头青海贵德县。这里的黄河大桥与默默孕育了中华儿女的黄河一样,朴素,平凡,其貌不扬。拱形的大桥漆成了黄色,横跨过与中游相比不甚宽阔的黄河,屹立在河当中。大家都在这里留了影,做个纪念。

    黄河水虽然清澈,但是下去还是有危险的,所以大家也只能叹为观止。沿着青藏公路,大家继续前行。一路上天很蓝,几朵不大的云朵点缀其间,煞是好看。两旁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峰和原野,成群的牛羊在山坡上吃草。

    大家都被这片美丽的景色所征服:只有这里的天,才能这么蓝;只有这里的山,才能有这么多的牛羊;只有这条路上,才能看到无以伦比的景色!

    中国电信有一则广告叫做“世界触手可及”,那里面的广告背景就拍摄于这里:笔直的公路直通向前方,似乎与天相接;前方是湛蓝的天空和朵朵浮云。一望无际的辽阔,给人一种博大开阔的感觉。

    或许,他们也是被震撼了,感动了,所以,才觉得这里,是可以与天接触、与世界接触的地方?

    接下来,王师傅带大家到了“坎布拉森林公园”,这里的山和水让你无法相信,自己居然身在黄土高原!

    到了五指山前,大家都比划着自己的手掌,留下各种pose。奈何凡人的手怎么能媲美神佛的掌心?任你如何比划,也总是徒劳而已。离开了坎布拉,大家留宿在海北州旅店,期待第二天的旅程。

    第二天,王师傅上了车就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去勒巴沟,那里的玛尼石堆,绝对值得一看,那可是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

    “哦?”大家一听,都充满期待,除了长城等闻名遐迩的世界奇观,还能亲眼看到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东西,可是不容易啊。

    接近勒巴沟的时候,大家真的看到了有人在三步一叩头,向勒巴沟的寺庙进发。

    车辆缓缓而行,大家看着虔诚的藏族阿妈认真的行着跪拜礼,双手合十,先向天,再向前,最后双手分开,跪地后,全身匍匐,向地面俯下,额头触地。起身后,再走三步,又开始重复跪拜动作。她表情虔诚,口中念念有词。她一定有所求,所以才如此虔诚吧!

    或者,她在祈求平安,或者,她在祈求幸福,更或者,她在祈求上苍可以怜悯她,让她下辈子不用再到人世间来受苦。

    车子还是远离了老阿妈,大家怀着复杂的心情,到了勒巴沟。下了车,这里青山绿水,哪里有半分黄土高原的风貌?沿着河流一路走下去,两旁堆满了石块,有大,有小,形状不一,但是上面都刻着彩色的符号。那些符号是藏族的文字,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代表一位藏族阿娘的心愿。这里有成千上万块石头,就有数不清的藏族民众付出的汗水。

    他们的虔诚,一定能够感动上苍吧!

    大家到了玛尼石堆,就被这里满满的刻着经文的石头镇住了:这里哪还有下脚的地方?大家小心翼翼的走过玛尼石堆,生怕亵渎了他们的心意。留影的时候,大家也有模有样的学着盘膝而坐,或者双掌合十,一来是为了应景,而来,也是受到了感染。

    到了寺庙门口,大家也学着前面的藏族阿娘,一边走着,一边伸出右手一一抚过转经轮。

    进了寺庙,门口就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颁发的证书。到了庙里面,有两块形状不一的石头,上面分别有一个手掌印和一个脚掌印。据说,这都是活佛的印记。

    出了大殿,绕到后面的院子里,大家都被眼前的场景震撼的惊呆了:只见数千僧侣盘膝而坐,一一对掌,相互辩论着对经文的理解。

    这种场景称为“辩经”,在各个宗教中都会有这种环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文,也更能显示出谁最能接近正道!

    听着耳边嗡嗡的藏文经文声,大家觉得自己的灵魂似乎也得到了净化。没有人前行,大家悄悄退出了寺庙。

    这短短的半天之内,大家既感受到了《朝圣之路》的虔诚,又看到了辩经的宏大场面,一时间都找不到语言来描绘自己内心的感受,只觉得有些东西,或许你一生也接触不到。或许你无法理解他们的生活,或许你无法接受他们的思想。但是,不要紧。他们并不需要别人的认可,他们只是坚定的走着自己选择的道路。

    或许他们没有享受过人生的许多乐趣,或许他们没有大把的金钱可以挥霍,或许他们没有见识过灯红酒绿的繁华景象,但是,他们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而这,恰恰是我们最难以寻觅的真心——赤子之心!

    据说,有的僧侣为了潜心修行,从此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对世人来说,他们无情,但对于修行之人来说,那,才是真正一心向佛、有着坚定信念的人。

    听说,为了达到目标,他们躲进山洞之中,与世隔绝。对世人来说,他们是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但是对于修行之人来说,他们的付出,一定会有所回报,他们一定能够去到佛的国度。

    或许,你会问他们:未来的事,有谁知道?神佛鬼神,又有谁见到过?他会坚定的告诉你,佛祖自在心中,你信他,他就有,你不信,神佛也同样会抛弃你。这都是对等的。

    他们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在世人看来,这条路会无比艰辛,除了吃苦,没有享受。但是,他们心甘情愿,以此生的付出,换取来生的回报。

    无论你是否信仰宗教,来到这里,你都会受到感染,深深被感动着,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默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同送上我们的心意和敬意吧。

    大家离开玛尼堆的时候,嫣然不小心崴了脚,身子一歪就倒了下去。清晨三两步并过来,扶住了嫣然。嫣然脱下鞋袜一看,脚腕儿已经肿起来了。清晨二话不说,帮嫣然穿好鞋袜,然后公主抱抱起了嫣然。嫣然惊叫一声,羞红了脸。大家起哄过后,看着嫣然的脸红的跟苹果似的,知道她害羞,就放过了她,只是打趣清晨。大家心里也都知道了:这两个人之间有猫腻!

    上了车,清晨放下嫣然,坐在了她的身边,嫣然把头扭向窗外,不理清晨。小七这下只得和王师傅作伴了,不过,他是坚决不会剪断袖子的。

    车子一路开向神秘的可可西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面积4.5万平方公里。“可可西里(Hoh Xil)”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可可西里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可可西里(地区)”的一部分。可可西里包括西藏北部的“羌塘草原”地区、青海昆仑山以南地区和新疆的同西藏、青海毗邻的地区。以青藏公路为界,东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西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这次旅游的目的地就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整个可可西里均在海拔4600米以上,大家在车上都觉得有些胸闷。于是,到了地方,王师傅让大家下车慢慢的走,免得有不良反应。

    1997年年底,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成立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最著名的动物应该就属藏羚羊了,据王师傅介绍,除了藏羚羊,还有很多高原特有的珍惜生物。据说,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里有哺乳动物有30种,鸟类54种,爬行类1种,鱼类6种。其中包括藏狐、棕熊、艾虎、野牦牛、藏原羚、藏羚、赤嘴潜鸭、鱼鸥、青海沙蜥和细体高原鳅等等。

    藏羚羊角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传统医药里受到重视和利用。古老的西藏书本中列出了藏羚羊角的不同疗效:它可治疗腹泻、可用于催生、可治疗溃疡、可控制某些腺体的增生、还可治疗妇女的月经不调、以及肾脏和血液的疾病。尽管这些无疑促使了藏羚数量的下降,但是满足沙图什的需求是造成藏羚数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藏羚羊皮被走私到西部尼泊尔,再到克什米尔,在克什米尔这些羊绒织成披肩和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