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藏经洞
发布:2016-08-03 08:29 字数:2489 作者:骨头歌
“我是莎娜波娃。呵呵,扎伊卡努是我哥。”
“啊……啊,!很高兴见到你!对了,扎伊卡努呢?”
她见我问扎伊卡努,就抱歉的对我说:“额,不好意思。其实扎伊卡努是我的假名,因为互联网上用真名不大方便,所以”说完她用手托了托墨镜,然后不好意思的朝我看了看。
我顿时就知道了“这样啊……啊,了解了解!那你能先把脸上的墨镜拿,了吗?”
“可以的呀……呀,我摘下来啊……啊!”然后她就赶快把墨镜摘了下来。
然后就看见在她那头到肩膀的长发底下,是一副白里透着红的瓜子脸,而在脸上幽深的眼窝里有着一双好像湖水一样的眼睛。小巧的鼻子,樱桃般红润的小嘴,整个组合在一起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又穿了一身非常适合她的带有民族特色的长裙,使她看起来既具有现在姑娘的活泼时尚又不缺古时候姑娘的温婉贤淑。
她见我这么看着她,就在我脸前挥挥手说“是不是见我这样失望了?”
我连忙朝她摆摆手,又在地上拿起她的大箱子,边走边对她解释道:“不是的,我没有。扎伊卡努,错了!是莎娜波娃,真是没想到原来你是个这么漂亮的姑娘!呵呵嗯……嗯。不然我们就先去店里吃点饭吧!”
于是我们就随便找了家机场的饭店,在吃饭的过程中两个人都没有说话,于是我就开始找话题:“你以前是学过中文吗?你的普通话说得非常标准?”
她很得意的对我回道:“在我的国家是有很多来自这儿的人,我只要有时间就请他们教我中文哦!咦,你怎么说话…”
我赶紧对她说明:“嘿嘿,别误会啊……啊。我这人吧看见漂亮姑娘吧,嘴就不听使唤,呵呵…”
“啊……啊,是这样啊……啊!干脆你就把我看做电脑里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那个人,应该就可以了吧。”
“额!我怎么没想到,应该吧!” 我笑了笑“苏夫兰夫斯基,错了,莎娜波娃,也不是!额,莎娜波娃,恩对,莎娜波娃呵呵”
只见她又开始笑得合不拢嘴而我就更加惊慌失措了…
到达地方后大家找旅馆先睡了一晚,天亮后又乘车抵达石错山。晚上在石错山旅馆里休息了一晚,接着一早就出发,没到中午我们的目的地就到了。
我们几个请了个导游,由于洞窟都比较黑,于是大家都拿着照明的手电筒,因为洞窟太多,导游觉得带我们去10个左右特色的窟。她开始讲解道:
“千石洞是在我国的西部,坐落在河西走廊西段的石错山,它是在石错山的一处断崖上面”随后就指给我们看:“看,就在那座山上面,在千石洞出口处有条河,叫做风水塘,它总长有1680米,当地人称为大泉河。而千石洞里面的洞窟因为都是不同的人所挖,所以高低不一,里面的洞窟很多,最多的地方有五层。”
“它在十六国的时侯开始建造的,跟据史书上面说,在建元的时候,有个和尚叫乐僔的走过这座山时,看见山上有金色的光束在闪耀,好像佛出现一样,于是便开始在山上凿洞,以便在里面潜心修佛。”
“在那之后又有无数的和尚们在这挖洞修佛,于是就慢慢被叫做‘千石窟’,就是说‘沙漠里最高的地方’。由于沙漠里两个字是相通的,就叫做了‘千石洞”。
“又因为在古代,皇帝都相信佛,所以官员们很支持和尚在这挖洞修佛,于是发展的很迅速。到了后期,因为丝绸之路很昌盛,所以洞窟就越来越多,直到武则天的时侯这儿就有了一千多个洞窟了。”
“自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派和归义军先后占领了石错山,但是却没有给造像活动带来多大的影响。而是在北宋、西夏以及元代,这几个时期,千石洞开始走向衰落,日趋枯竭,很少新建什么,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去修建前朝的窟室。”
“在元朝之后,丝绸之路逐渐被废弃,接着,千石洞也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自那以后,千石洞销声匿迹,不曾新建。然而一直到了清朝,在康熙四十年的时候,也就是大约在公元1701年之后,千石洞才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到了近代,人们也不在称呼它原来的名字,而是称它为‘万尊洞。”
“在北魏到元朝之间,千石洞里面的洞窟就有735个,这些洞窟分成南北两个区域。南边的区域主要是千石洞的重要核心部分,也是提供给僧侣们做活动的地方,这些僧侣主要在这边举行宗教仪式之类的,一共有约487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一些壁画或者是当时人们刻的塑像。”
“而北边的区域相对南区来说就比较小,仅仅只有有大约248个洞窟,而且在这些洞窟之中也只有5个洞窟是存在一些壁画或者塑像的,而剩余的都是提供给僧侣修行、或者居住的窟室,一些洞窟还是作为僧侣死后的掩埋的地方,所以剩下的洞窟中会看见有土炕、桌椅、烟道、壁炉、油灯等一些生活设施。”
“这两个区域加起来以共有492个洞窟保存着一些壁画或者塑像,一共的壁画的长度就有4.6万平方米、并且泥质的彩塑大约共有2415尊、再者唐宋时期的木构崖檐有5个,除了这些比较大的作品之外,还有上千块的莲花柱石以及数千块铺地花砖等等。而这些都不足以让千石洞闻名于世界,真正让千石洞举世闻名的是那个著名的‘藏经洞’:
“在1900年,一直居住于千石洞的一个名为王圆箓的道士想将部分的洞窟改建成为道观,因为那是千石洞里的大部分洞窟都是被荒废在那里不用的,因此王圆箓决定将那些废弃的洞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建及清扫。可是当他为了改建洞窟而清除洞窟中的淤沙时,他偶然间发现了在北侧的一个甬道墙壁壁上,竟然有一个小门,跟着打开这个小门之后,竟出现了一个长2.7米、宽2.6米,高约3米左右的一个方形窟室,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第17窟。”
“他们发现在这个洞窟里面居然藏着从公元五世纪一直到公元十五世纪的诸多历代文物,加起来总共有五、六万件之多。这也是在近代中国的考古学历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发现,这个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从此以后随即又发展出了现在享誉世界的‘石错山学”
“现在人们所知道的石错山学已经经过上百年的考究,它不仅仅在学术上、艺术上以及文化上取得了众人有目共睹的成绩,与此同时,石错山学也向全世界做了一次中国文明的展示,它不仅表现出石错山艺术的美丽、以及石错山艺术的文化内含,艺术的多样性,它更是向全世界人名展现出了中国古时候的劳动人民得辛勤和智慧的结晶。”
听到这里,莎娜波娃突然地兴奋起来,她转过头跟我说道:“对!就是这个藏经洞!我想去这里看,听说这个藏经洞中有不少出土文书,什么古代藏文啊……啊、梵文啊……啊、齐卢文啊……啊、粟特文、还有什么阗文之类的以及回鹘文和龟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