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   >   第二十一章 廷议
第二十一章 廷议
发布:2021-04-16 11:16 字数:4207 作者:军魂寒鸟
建业,大汉王朝的国都。
清晨的朝会依然是那样的严肃,坐在主位上的那一个国字脸,年约50岁的新帝正在看着朝堂之下,正在那里议论纷纷的朝臣不满地叹了一口气。
不就是一个寒门小子吗?他击杀了一个前来犯边的子爵,自己只是封赏他一点钱财,你们就在这里,如此的争吵,真的合适吗?我又没有封他官职,封他爵位什么的,你们至于争的这么激烈吗?
就在这一个帝王在这里想着的时候,下面一个武将站出来,对着他行了一礼之后说道。
“陛下此议不妥,虽然这一个边军只是一个甲士,但是他击杀了敌方子爵,此功不可不重赏,如若不重赏臣恐怕不妥,如此下去,没有士卒在敢于拼搏,如此下去那些敌方岂不是以为我大汉军武不敢战!”
“侯将军此话不妥”
一位支持这一个帝王的一名文官走出来,对着这一个侯将军说道。
侯将军直接看着这一个文官说了一声。
“柳司承,你应该知道,如果我们不重赏这些敢于拼搏,恪守疆土的士卒的话,如果下一次敌人再来偷袭的话,谁还敢于拼搏?”
这一个被叫做柳司承的人哈哈大笑,随即说到“侯将军,你想多了吧,他们身为大汉的士卒,守卫边疆是理所应当的,难道还要他们不停向我们索取?我们不停地向他们妥协吗?
毕竟他们身为军人守卫边疆是理所应当的。有饷银粮草,我们又未曾亏待于他们,为何还要重赏?”
“那么柳司承,你说他们守卫边疆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他们击杀了敌方的贵族子爵,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就不能够赏他一个勋爵,赏他一点官职呢?”
“假如赐他官职以及勋爵可以,但是你也说了,他是一个大头兵,它能识得几个字?如果他能成为勋爵获得官职,看不懂军令如何?”
这一个柳司承这一句话,直接说的这一个侯将军哑口无言,对呀,这一个大头兵,按照常理来说是识不了字的,既然他识不了字,给他下达军令的文书他能看懂吗?而这些文书必须要这些将军自己去看的,让其他人来口述,如果万一口述错误了,就像是一句话,打个比方,举个例子。
我没有说他拿我的东西,强调的不一样的话,完全就是一句不同的话,这是所有朝上的高官都能明白的,但是实际情况到底如何?谁又能说得清楚呢?战场总是需要灵机应变的,而那些不通文学,不识字的大头兵真的能够灵活应对嘛?
只是这一个猴将军好像有所不甘,在一次对着那一个皇帝请示到“陛下,此功真的应该重赏,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既然无法给他安置勋爵无法给他官职,臣请陛下让此人获得大量钱财之后可以返乡颐养天年,减去他守卫边疆的苦役。”
在侯将军说出这句话之后,更有一些武将出班对着陛下请示,赞成侯将军的建议。
只是那些文官出言反对,让这些敢于拼搏的士卒放弃守卫边疆而返乡,你们亏想得出来,让所有猛士都去击杀敌人之后立功返回家乡休养,那谁还来守卫边疆?
只是在这些文官说出这句话之后,感觉好像中了什么计谋,那就是自己为什么也承认这些人是敢于拼搏的勇士?让他们返乡之后就没有人守卫边疆了呢?
而那些将军像是抓住了把柄一样,接着对陛下说“陛下,您看他们也是说这些人是敢于拼搏的勇士,如果他们返乡将没有人戍卫边疆,那还不重赏吗?”
那个大汉帝王看到这这一个请旨的,知道他在不爽在不愿意,也要表示一下了。虽然自己极力压制军功封候。
如果自己在不重赏,可能就真的要含了这些僵尸们的心了,毕竟他新帝登基下的第一条命令就得罪了大量的军官。
那条命令就是边境止戈。
随着这一道命令,所有的军队都不能随意开出边疆,去肆意的击杀那些敌人和潜在的威胁,只能等到他们来犯边的时候才能被动应对,这是所有武将所不能忍受的。
毕竟这就相当于是承认了自己实力弱,你们都来欺负我吧,等你们欺负我的时候,我再还手,你们不欺负我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招惹你们。
这样使的大汉王朝的这些武将们脸上无光,只是他们无论如何劝阻,都劝阻不了这一个皇帝,虽然他们信誓旦旦的保证,如果敌人敢来犯边,他们一定会教他们做人的,但是这一个新帝为了自己的位置,还是下了这一道命令。
而在这一个时候,这一个帝王知道不能够在如此一意孤行了,然后咳嗽了一声,挥挥手制止了正在继续争吵的文武群臣,然后说道“诸位臣工,此言都有理,既然如此,比壮士敢于拼搏,敢于奉献,那么我就要重赏他们,既然柳司承说这一个大头兵不识文采,那就从太学当中选出一个学士,在这一个大头兵返乡休养期间去教导他认字吧,让他起码要识字能读懂军令。
而侯将军说的也有理,那么就封他一个爵位,在封他一个官职,那么现在诸位就想想该封他什么爵位,什么官职才好。”
听到这一个皇帝赞成军功封爵之后,所有将军长舒一口气。那个侯将军对着这一个坐在主位上的新帝说道“陛下,臣建议封爵勋爵,然后封官八品校尉赐田地,使其可以按照军官轮休返回故里。”
听到这,直接有人出言反对,军官轮休,那是六品以上的官职才能够承受得起的,你让一个大头兵去进行轮休,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不过这个大头兵却是封爵了,只是他是勋爵啊,好像也赶不上轮休这件事啊,毕竟只有真正的爵位,也就是说最低是男爵才能够轮休啊。你这不就是要坏了皇帝陛下定下的决策吗?
就在所有人想着这一个侯将军是不是因为对皇帝不满才出这么一道题准备坏了皇帝立下的规章的时候,那个皇帝沉思一下说道“刚才我说了,让他回家倒是有点儿有为祖制了,毕竟按照侯将军这样安排,倒是妥当,但是校尉或者是勋爵都不能够返乡的,既然如此,那么朕就大方一点,封他男爵。”
听到这一句话之后,所有的人都出声反对“陛下不可,虽然此人击杀了一个子爵,但是封他校尉,已经是皇恩浩荡了,怎么可再封他为男爵?”
“那不封他男爵如何处置?朕金口已开,让他回家轮休,难道要封他六品武官吗?还是说封散官?可是你们知道散官五品才能轮休。”
“要不陛下咱们改一下规则,让七品的将军就可以回家轮休,封他一个七品将军,再给一个勋爵,陛下看如何?”
就那一个柳司承出言之后,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身穿朝服的官员思虑良久之后,对陛下说“陛下祖制不可违,还是进他为男爵吧,只是他的官职校尉就有点儿低了,要不您大方一点儿让他成为一个七品将军,而在下诏书勉励他一番,如果他再回家轮休,期间学不好经史典籍,看不懂军令的话,您再将他撤职,剥夺爵位,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毕竟身为男爵和将军就要有他的担当。”
在这一个人说出这句话之后,所有的人不禁变了脸色,他们都知道太学当中的学士是如何的严厉,而这些大头兵是如何的笨,让他们在回家轮休的那几个月之间,学会这些经史典籍和能看懂军令,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不过,这一个丞相已经发话了,倒是所有人都不敢反对,无论是武将还是文臣,毕竟这一个丞相上马可征战天下,下马可定国安邦是一个文武全才,至于他为什么能够登上丞相的位置,就是因为他是这一个皇帝的铁杆粉丝,最初的时候就是这一个皇帝的卫士,然后随着这个皇帝一步步崛起,最终,在这个皇帝在太子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大将军,等到太子登基成为新帝之后,就成为了丞相。
而随着这一个丞相的最终确定决议,皇帝思考了一下之后点头同意,说到“爱卿所言有理,那么就传旨,传两道旨意,第一道封这一个大头兵叫什么来着?”
随即看向下面那一个不停地为张源请功的那一个姓候的将军。
“禀陛下,张源。”
“啊,这样,那就传第一道旨意,如果张源在轮休期间学不会经史典籍,看不懂军令的话,那么就撤销军职,贬为校尉,剥夺男爵称号,降为勋贵。
第二道旨意,因张源战功卓著,封其为男爵,七品将军与其老家赐良田百亩府邸一座。”
“陛下英明,臣等遵旨。”
这一个皇帝最终确定了张源的职位与要达到这个职位的要求之后,一队快马带着两批圣旨,向着张源所在的雁门关赶来,而在这一批快马向着雁门关行去的时候,王来风也带着他的士卒向着建业赶去。
只是走到半路上的时候,和那一批传旨的马队错过了并没有碰到一起,不过这都不要紧,毕竟王来风并不需要知道雁门关那边什么情况,他只要为张源请功了,做到了他该做的就可以了。
而就在王来风继续向着建业行去的时候,一道关于封赏王来风的旨意来到了王来风的队伍当中。
毕竟王来风无论怎么说也是大将军的长子,虽然是庶出的,但是这一个皇帝对他的印象一直不错,现在又有如此功绩,那就是他在为张源等人报功的时候,也着重强调了一下自己带兵杀退了第一次来犯的神圣王国军队,缴获多少勋贵,骑士等的身份标识。
随着他特殊的身份,朝堂很快就定下了他的封赏,然后很快就传到了他的这里,当然,他的封赏的量要比张源的强,毕竟他的身份特殊。
雁门关。在上官宏的书房当中,他为张源再一次写好了请功的奏章之后,开始派出自己的亲信向着建业方向赶去,虽然他是一个正七品的守将,没有权力向朝廷请功,但是他却可以动用他的关系向朝廷表露此战的各种事宜。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这一封信息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毕竟第一次战斗先有王来风对着朝廷报功,这一次又一个上官鸿来反驳王来风,虽然他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但是上官鸿送出这一封信的目标却是知道的,毕竟他是在朝堂当中商议过王来风该如何封赏的。
而上官鸿送出这一封信的那一个人很神奇的就是那一个柳司承,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为什么这一个边关守将会给一个文官送信。
只是随着上官鸿送出这一封信件之后,他并不知道自己了什么样的麻烦,而那一个柳司承在接受到上官鸿的信件之后,已经是将王来风的事情盖板定论了之后了,他也无能为力,只得写一封信去宽慰上官鸿,同时让上官鸿再一次等待时机。
毕竟上官鸿这一次已经做得不错了,他能够做出这一次战绩就能有下一次。
虽然王来凤能够轻易的压制下他们的功劳,将所有功劳据为己有,但是总是会有其他时候泄露出这些消息的,而让这一个刘司承想不到的是,随着王来风班师回朝之后,在接受了这些封赏之后,再大殿当中,再一次向皇帝进献了这一次作战的有功名单。
张源居然离奇的也是首功,再看到这一幕之后,刘司承摇了摇头,没有说出上官鸿的那份信件,而张源之后就是上官鸿,之后王峰和其他老卒的功绩,其他的他却并没有说,但是明眼人都知道,王来风是少不了封赏的。
至于为什么上官鸿送出的信件速度很快,那就要得益于雁门关缴获的战马,他们缴获的战马虽然有100多匹,但是经过张源两次带骑兵驱散敌军损失了一部分骑兵,他们虽然还有60多匹,但是只有30余人,随即,上官鸿派出了十个人30匹马去护送着一个情报,就使得这些人歇马不歇,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建业。
而王来凤的队伍晚了半天儿,随着他到达建业,各种封赏已经确定,哪怕是上官鸿信件再怎么真实,也是不会有人相信的。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边关守将居然和朝廷大员有关连,这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会同意的。尤其是那些上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