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家有皇位要继承九
发布:2024-04-01 17:46 字数:2022 作者:德贵
王来宝也想去,但是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弘文馆和国子监可不一样,弘文馆的学子要出什么事,怕是跟去的少傅也做到头了,祭酒也脱不了干系。
至于国子监嘛,虽然学生出事也麻烦,但国子监学生可比弘文馆的学生好管理多了,毕竟他们又没爹当皇上或者大官。
此刻柳和泽他们抱着手肘趴在桌上在那哀叹。
“要是我们也能去就好了。”
“算了,我们还是好好学习吧,等季考过了,我们也可以放假自己出去踏青嘛。”
季考考完会放两天假,不过这两天他们早计划好了。
所以才下定决心在休沐时候聚在一起复习,此时谁也不想改变计划,所以纷纷没开口,开始沉默地翻书。
对于杂交水稻这条路来说,大家都是摸石头过河。
实验杂交水稻比王来宝远想的还要难,只知道一点理论知识的他,只能是给出一点指引方向,其余全靠有着多年经验的农民去试。
而且对于那些有着几十年的老农民来说,他们最讨厌有人在种地上指手画脚,尤其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指手画脚。
虽然他的身份比较贵重,也许学识上也比他们强一点,毕竟农庄里大部分下人都不识字,要是识字的话,也不至于分配到庄子里。
但他们依然不太认同王来宝对农事上的指挥,所以在得到命令前两年的时候即使给了钱他们也并没有好好研究。
钱他们照拿,不意味着他们要狠下心听王来宝的去作践地。
直到第三年,
王来宝在巡视的时候,看到庄子里的豆子,想起了之前被他忘掉的间种。
杂交水稻不好研究,可间种就简单多了,就算不知道多试几次也能试出来。
最常知的就是大豆和玉米,可惜现在还没玉米。
那就只能是棉花和小麦了。
没办法,他只记得这两个。
棉花是他让福海搜集各地种子的时候搜到的,其实他也不认识,福海当时只搜到种子,也没找到种植方法。
大部分种子对于这里的人来说都是陌生的。
但给庄头后,他虽然头疼,但毕竟庄稼的种法总就那几种。
在和几个老把式商量几次,实验几次就摸索出了怎么种。
在种出来了后王来宝便做主,把种子和种的方法免费发给各家。
王来宝对这些种子以及自己的实验还是很重视的。
收获的时候,他总要去看看。
虽然庄子里的人不认识这些作物,但王来宝一看就有些是辣椒,棉花。
这才知道这个时候边疆已经有人在种棉花了,只是产量很低,性价比不高了,所以种的人少。
但棉花可是保暖的好东西,于是收获后,王来宝立马根据记忆里模糊的方法做出十几件棉袄,赏赐给庄头几件后,过了一冬他们也便知道了棉花的好。
就那么巧,第三年,在看到地里的大豆后,他想到了间种,而且恰好知道小麦和棉花可以间种,又恰好两样他都有。
既然条件有了,自然就让庄子里进行间种。
第一次间种的是小麦和棉花,他也知道庄子里对他的想法不是很看好,此时就需要有一个成功案例,才能让庄子里的人知道这条路可行,能真正跟着他的想法走。
刚开始间种是王来宝强制要求的,在庄子没佃出去那些地上。
因为没人相信间种可以,而且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民预言这样不仅两者都不会长好,还会过度耗费地力。
毕竟这不熟的人在一起都得打架呢,更别说不熟悉的庄稼了。
不过还好,王来宝的记忆虽然不多,但总算没在记得的上面打岔。
在秋收的时候,一庄子的人都跑过来准备看笑话,最后纷纷张大了嘴巴。
虽然还没收就大致看出来产量不差,但真见到麦子的产量和其他地想比差不多。
其实是有些偏少的,但地和地本来就不一样,只要不是明显的少,那这就是成功的。
这样一来,岂不是棉花就像是白得的一样。要
浪费好地单独种棉花他们不太舍得,现在有白得棉花的好事,便纷纷效仿。
几百年来都没人想到的方法结果还真被王来宝背后的高人想到了。
是的,经过此事,他们一致认为王来宝背后有种地高手。
可惜的是,由于地力有限,肥料不足,间种后的土地第二年继续种的时候产量就明显下降了些,但这也不错了,庄子里的下人,包括周边佃户都很开心。
隔一年间种一次就相当于三年白得两年的棉花,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得到了甜头,农民们自然开始重视起王来宝这几年发的奇奇怪怪的种子,对试验田里的水稻也不再多说什么。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开始有人主动提出要试试其他地方的麦子,家里贫困的佃户也愿意腾出一两分地种那些不认识的作物。
见到他们如此上心,王来宝自然开心,不仅给他们去找其他地方的麦子让他们试种,更是承诺种出来的作物要是没人要他来收购。
要是谁能研究出杂交水稻,或者高产麦子,如果是贱籍,则帮他转籍;如果是民籍,则赏赐一千两,赐五十亩良田。
在这重赏之下,连周边村里的农户都纷纷托亲戚问能不能参加,打算辟出一两分菜地来试试。毕竟就算没研究出什么,也不过就浪费一小块菜地。
直到今年,已经是研究的第八个年头了,虽然杂交水稻和高产麦子还没研究出来,但是已经初具苗头。
而早在前两年就实验出更适合此地的水稻和麦子了。
对于种子,王来宝是不会藏起来的,所以早几年前,除了实验田之外的地已经种上这些种子。
虽然庄子里的下人大多全家都在庄子,但庄子里的佃户却在周围村里有亲戚朋友。
这些亲戚朋友对于种子速来大方,经常也是你家种的好,那我家就换一点,主打一个互相来往。
而依托这样庞大的关系网,那些种子就逐渐流传了出去,如今一些好地的麦子产量已经能达到两石多接近三石。
知道这个消息福海很生气。
自家主子忙活了三四年,总算实验出这样高产量的麦子,要是某地产量上涨这么多,都足够下县县令升成京官了。
虽然皇子不用升官,但这么大功劳要让夏帝知道,万一一个龙心大悦立太子了呢。
如今被这些愚民传播出去,虽不至于没有功绩,但也让这份功劳大打折扣。
王来宝倒觉得没什么,如今自己还在弘文馆就读,要这些功劳也只会让夏帝嘉奖,然后博士们多注意自己。
但自己本身就是嫡子,在这个嫡庶分明的时代,已经明显感觉到教育的倾斜了。
要是再多注意,怕是自己更没时间去管理这些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