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系统选中后,我端上了铁饭碗   >   第14章 家有皇位要继承十
第14章 家有皇位要继承十
发布:2023-11-27 10:51 字数:2041 作者:德贵
    至于立太子,这个功劳只能让立太子更为顺畅,真正影响立太子的肯定是得入朝之后看了。

    就算百官同意,夏帝也不会立一个还没上朝的小儿为太子。

    再说了,如今还不明显,但再过两年,京城周边的麦子产量都变高了之后,就算自己不说,夏帝也必然会查出来。

    而有时不说往往比说了更加有用。

    确实如王来宝所想那样,京城及周边的各种庄稼产量一直有弘农司的人记录,但粮食产量本就是会有各种变化,雨多了、肥多了,自然高些,雨少了、肥少了自然低点,所以刚开始产量增多的时候并未引起重视。

    但是夏历18年,夏帝为选拔人才开了进士、明经科,如此弘农司来了新人。

    为了让新人了解事务,所以一般第一年是让他们去整理档案,这一整理自然就发现京郊农户的地里已经持续三四年产量增加。

    增加一两年很正常,持续三四年庄稼产量持续增高显然就不太正常了,而只有农户地里产量增加,那些世家的庄子里产量不变显然就更不正常了。

    如此,便引起了弘农司的重视,就这样往上呈。

    大司农也是京城的世家子弟,所以在京郊也是有着一个庄子的,他原本也是进士考出来的,所以对于农事不是很了解。

    但如今已经在弘农司有十几载了,刚开始进来是不愿意的,但对于能力有限,背景也有限的他来说,弘农司已经是很好的选择了。

    进来后不管是为了熟悉岗位还是为了往上爬,总归是对自家庄子上了心,不仅京郊,就是其他地方的庄子,每年种植他都会过问,产量以及播种量数据也都安排专门人负责,而下人知道主家是弘农司的也会对庄子更尽一些心。

    而作为大司农,虽然他对于农事没有那些老把式厉害,但也知道像他庄子这样精细的种地不多,就算皇庄只怕也没他的地更尽心。

    但是现在,看着手里的数据,普通庄户人家的良田居然小麦亩产都能达到两石,要知道京郊好些的地都在大户人家手里。

    像农民手里的良田只怕也没他庄子里的中田肥沃,但是现在他看到了什么,

    他们手里的伪良田居然能和自己精心耕作的好地相比了,虽然差一些,但却差不太多,这要是一家还可能是意外,现在几乎京郊所有农民都换了种子,这怕是人为了。

    只是不知道是谁在针对世家?

    这样给农家换种子又有何用?

    大司农一时想不过来了,他第一反应就是夏帝要对世家下手了,

    但仔细一想,目前他们君臣还算和谐,就算有些家族对土地侵占比较严重,那也是在江南,与京城何干?

    难道想从边缘入侵?

    确实夏帝对京城的掌控力度更高一些。

    但京城的土地委实算不上好,所以夏帝应该也不至于从京城下手,不然得到了一些没什么肥力的土地又有何用。

    再退一步,就算下手也应该拉拢势弱的世家以及寒门吧,拉拢庶民能有何用。

    想来以他们陛下的精明,不至于如此行事。

    但除了陛下,又有谁呢?

    想不通,那就只能查一下了。

    夏帝对京城的掌控不是虚的,这边刚撒出去人,不到晚上夏帝已经知道所有事了。

    此刻他也在案机前琢磨,到底是谁呢?

    不过他倒不像大司农那样焦虑,毕竟不管谁干的,总归是他的百姓得到了实惠。

    而且对百姓这么友好的人,想必也不会有多坏,所以他更想找到这个人,最好能为他所用。

    巧的是,他所想的人,也是这么想的。

    要是能毕业就好了!

    看着桌上的课业,王来宝眉头紧皱,虽然自己虚岁十四,但是实岁也不过十二,在现代还是上小学的年纪啊。

    可在这,自从十岁过后,几位博士便开始逐步加码,到现在不仅自己要完成正常课业,还要去写私下里的作业。

    导致已经他已经将近一个月没在巳时前睡下了,感觉再这样下去,长不高还好,主要是随时都可能近视啊。

    所以虽然知道长大不好,但此刻,他真的好盼望长大。

    尤其是在休沐看到各个皇兄进宫请安时悠闲的样子,就更恨不得马上毕业了。

    毕竟在弘文馆的皇子和在朝堂的皇子那待遇可大有区别。

    可惜想再多也还是得老老实实上学,尤其是马上到年考了。

    所以还得尽量精神饱满的去上学。

    就这样随着王来宝与课业的厮杀,夏帝的调查也逐渐到了尾声。

    在村子里的调查比较困难,却又很容易。困难是村子大部分都比较排外,容易呢,是只要能找到一个线,被抽丝剥茧出来就很容易了。

    所以夏帝的人在消除村民戒心上下了一番功夫。

    最后还是说要买种子,才逐步找出源头。

    看到手里的消息,夏帝心里一时五味杂陈,说不上什么感觉,有这样的儿子他当然是自豪的,以民为重可以说非常仁义了。

    但是为帝者以土地为重虽然必须,但又不是那么必须,仁义固然好,太过仁义、以民为主,只怕就要成为那些世家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这样固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今各国仍然虎视眈眈,相比爱民,维稳更重要啊。

    沉默了许久,夏帝觉得还是要缓一缓。

    大司农也觉得自己要缓一缓了,想到二哥说的背后有人阻止不让他查下去,他就觉得心惊,能在京城做到这一步的,只怕就那一位了。

    一时之间,大司农只觉得又惊又惧。

    对于这些官司,王来宝可不会想那么多,只是觉得今晚母后总算放过自己了,自从过了年之后,母后突然就对自己亲事热衷起来。

    虽然虚岁14,但实岁也才将将12啊。

    刚开始说要等等,母后也不会再细逼,可谁知道近日已经开始每餐都会说了,还说动自家小妹一起批判我,大有不订婚也得选个床侍的意思。

    搞得他都快要坚持不住自己底线了。

    今天原本他都做了好长时间心理建设,谁知道皇后突然不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