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乱   >   第17章  襄樊府  (二)
第17章  襄樊府  (二)
发布:2024-01-29 22:43 字数:2019 作者:礼部摸鱼官
    廖家府邸内,太子正一人呆在房内,奋笔疾书。

    “儿臣叩首,敬祝父皇龙体安康,万寿无疆。”

    “前日南下之际,燕骑来势汹汹,禁军节节败退,形势危急。而今中京已失,江北之地已如沦陷,儿臣深知国家安危系于一旦,特向父皇举荐一人。

    “张祁燕,文武兼备,智勇双全,深谋远虑,深谙兵法。儿臣之所以与皇弟皇妹无恙,皆赖此人。此人曾只身逆军而上,于四百燕骑中阵斩敌将仆阑不奢,并领三千孱弱步卒大破燕骑千余。”

    “如今大宏危难之际,急需如张祁燕这样的将领来稳定战局,儿臣恳请父皇能够予他兵权镇守襄樊府。”

    “儿臣深信,由此人镇守襄樊,必可确保我宏朝中南稳定无虞。”

    “请父皇三思,儿臣愿为大宏和父皇分忧,不惜一切代价,今儿臣已至襄樊,并率舟师沿江而下,不日便可抵达南都,驰援父皇。”

    “儿臣在此附张祁燕诗作一首,供父皇阅览。”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儿臣再次叩首,敬祝父皇福寿安康,国泰民安。”

    墨镝吹干纸上墨迹,将信放入竹筒并以火漆封之,走出门外将其交给了一名侍卫。

    “备快舟快马,即刻送至南都!”

    “另外告知张卿,我今日便启程了,静等诏书即可。”

    樊野之上,新安县

    张祁燕心里清楚,在诏书抵达之前,他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寻找一处落脚之地,并安静等待。

    而襄樊府定是不可取,廖仲并不会坐视一名外地官员带着军队屯驻在他们的地盘上。

    所以只能选择靠近襄樊府的地区,而宛阳府治下的新安县便是一处合适的地点,既靠近襄樊,又在亲近太子,并与他交好的李权治下。

    如需前往襄樊府,只需在渝水上乘船,白日里三个时辰便可抵达,如要前往宛阳府,乘坐快马则仅需两个时辰。

    张祁燕屯驻新安对于襄樊府府尹廖忠来说是个忧愁,但对宛阳府府尹李权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中京沦陷后,如果北燕继续南下,那位于中原的宛阳府将首当其冲,而在路淮和曲毅加入镇岳军后,李权短时间内也还没来得及找到合适的将领统帅宛阳府府兵,并且李权本人也不通兵事。

    而张祁燕是得到了太子等人一致认可的将领,并且张祁燕阵斩敌将,率军打出宏朝首胜的战绩李权也清楚。

    更重要的是,张祁燕是太子一手提拔出来的臣子,属于东宫旧臣,前途不可限量,如果能与其打好关系,那宛阳李家必然能保住未来至少四十年的富贵!

    所以李权很希望张祁燕驻扎在宛阳,两家越近越好!

    “张将军,那廖仲也太不是东西了!不说天底下有没有让客人睡在门外的道理,就算是让张将军任襄樊府府尹那也是圣意,他廖仲有什么脾气去冲太子殿下和皇帝发啊!”

    冯闻真刚安置好两千镇岳军正要复命,刚走到新安县县衙门口便听到了里面传来的大嗓门,走进县衙一看,发现李权正在县衙内对着张祁燕大喷口水。

    站在门外向里看去,梁义、楼平两人也在堂中,表情都透露着愤愤不平,路淮曲毅一早便带着五百镇岳军随着太子南下所以并不在此列,此刻只有徐匡、韩翎和陆七三人不在,不知跑哪去了。

    “老二回来了?”张祁燕看着冯闻真,露出一脸无奈的笑意。

    “见过李府君。”冯闻真对着李权拱了拱手,扫视了一眼堂上,发现并没有徐匡和韩翎两人踪影,便出言问道:“四弟五弟和老陆呢?”

    “得嘞二哥,您甭问了!”

    只见梁义摆了摆手,大喇喇的靠在椅子上懒洋洋的说到:“老四老五一大早就带着人出去了,也不知道去哪了,一整天了也没见着个影儿,神神秘秘的。”

    一天没喝到酒,外加老五韩翎没在,他也没有一个能调侃的人,梁义有些无精打采的。

    而楼平也是一脸生无可恋的靠在椅子上望天。

    这两个莽汉凑在一起倒也是副风景。

    张祁燕也不知道二人去了哪,本打算问一问冯闻真,却发现冯闻真也不知道。

    此刻襄樊府府城北水门外,两艘满载粮食和马匹的商船正泊于岸边,一众身强体壮的船工正从船上牵马卸货。

    “大哥,真要卖了这些好马吗!”一副船工打扮的樊桦摸着脑袋,看着一匹匹骏马被牵下船,心中有些不忍。

    站在他一旁正扛着粮袋的樊嵘白了他一眼,气喘吁吁的说到:“你管那么多干什么!七爷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两人不远处,三个客商打扮的男人正站在一起低声讨论着,正是徐匡、韩翎和陆延三人。

    “老陆,你和我带二十人入城,韩四哥这几日便带着其他人留在城外,随时准备接应我等。”

    徐匡脸上沾着胡子,避开一众伪装成船工的镇岳军士卒悄声的对两人说到。

    几人此次伪装前来有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是刺探襄樊府的兵力部署,二是在合适的条件下最好能够刺杀廖仲。

    这一行动是他们三人私自决定的,就连张祁燕和此次与他们一同前来的二百镇岳军士卒都不清楚。

    不为其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大哥铺路。

    徐匡心里清楚,燕军主力在江淮紧追着皇帝不放,太子等人也已离开了襄樊,等圣旨下来指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仅凭两千镇岳军及宛阳一地,根本不可能阻挡住燕军主力的南下。

    如果廖仲在背后使坏断了后路,那他们弟兄便只能在新安等死。

    就是太子器重大哥又能如何,太子现在又不在此处!

    只有廖仲死了,襄樊府府内大乱,大哥张祁燕才能顺理成章的拿着太子佩剑临机决断进入襄樊,掌控府中事宜,他们才有一条活路。

    到时候,襄樊一地已经掌控在手,大哥又有太子撑腰,又有谁能奈他们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