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大秦:秦始皇求我别说了   >   第十九章:帝王心术,合格的继承人!
第十九章:帝王心术,合格的继承人!
发布:2025-08-29 08:38 字数:2015 作者:小小爬虫
    看着眼前这个几乎信念崩溃,却依旧在寻求答案的扶苏,林澈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

    孺子可教。

    若是扶苏就此一蹶不振,那他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但他还能问出这个问题,证明他的内心,依旧有着属于王者的坚韧。

    “仁,没有错。”

    林澈的声音,变得温和而有力,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扶苏混乱的内心。

    “错的,是你对‘仁’的理解。”

    他走到扶苏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公子,你要记住,帝王之仁,与匹夫之仁,截然不同。”

    “匹夫之仁,是看见一人受苦,便心生不忍,施以援手。这是小善。”

    “而帝王之仁,是让天下万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不受外敌侵扰,不受贪官压榨!这是大善!”

    “为了这大善,有时候,就必须行雷霆手段,斩除那些会危害天下苍生的病灶!这,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

    “让万民吃饱穿暖的责任,守护华夏的统一与强盛,这,才是你作为帝国继承人,最大的‘仁’!”

    这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扶苏混沌的脑海,瞬间射入了一道光!

    是啊!

    帝王之仁!

    他以前只想着如何宽厚待人,却忘了,他的身份,是未来的帝王!他的责任,是整个天下!

    “扶苏……受教了。”扶苏再次深深一揖,这一次,眼中充满了明悟和感激。

    从这一天起,林澈开始对扶苏,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超越这个时代的“帝王学”专门辅导。

    他不再让扶苏整日埋首于那些儒家经典之中。

    他带着扶苏,走出了宫殿。

    他带他去看城外热火朝天,修建水泥驰道的工地,让他亲眼看看,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是如何将成千上万的劳力组织起来的。

    他带他去上林苑的试验田,让他亲手从地里刨出一窝窝金灿灿的土豆,让他明白,粮食,才是一个帝国最根本的基石。

    他不再跟他空谈仁义道德。

    他开始教他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

    告诉他什么是供需关系,什么是通货膨胀,如何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来保证物价的稳定,防止商人囤积居奇,鱼肉百姓。

    他开始教他最实用的权力制衡之术。

    告诉他如何平衡文官与武将,如何设立监察机构,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让手下的大臣们既能各司其职,又能相互监督,而不会形成威胁皇权的朋党。

    他甚至,将赵高一案的卷宗,拿给扶苏看,让他一点点分析,赵高是如何一步步获得权力,又是如何利用这些权力,去腐蚀帝国的根基。

    扶苏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和洗礼。

    他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些他从未接触过,却又无比实用,无比深刻的知识。

    他的眼神,渐渐褪去了以往的清澈和理想主义,变得深邃、沉稳,而又不失仁厚。

    他开始从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理想主义者,向一个脚踏实地,懂得妥协与斗争,懂得如何将理想化为现实的,真正的务实储君转变。

    这一切,嬴政都通过安插在扶苏身边的眼线,看在眼里。

    他看着扶苏的每日简报,看着他从一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的恍然大悟,再到现在的举一反三。

    他看着扶苏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前那种动辄顶撞的紧张,而是多了一种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储君对帝王的请教。

    嬴政的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激动。

    他确信,林澈,这位天赐的帝师,不仅能帮助他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更能为他,培养出一个真正合格的,能够将这个盛世传承下去的继承人!

    这比任何长生不老药,都让他感到安心!

    在林澈的有意安排下,北疆的大将军蒙恬,通武侯王贲等军方核心将领,也开始频繁地与扶苏进行书信来往,讨论军务。

    一个以扶苏为核心的,未来的军政领导班子,已经初步形成了雏形。

    这一切,李斯都看在眼里。

    他看着林澈的影响力,已经从朝堂,深入到了国本,也就是继承人的层面,内心之中,除了敬畏,更增添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庆幸。

    庆幸自己,在那个夜晚,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这天,朝会。

    议题是关于如何应对日益猖獗的匈奴南下劫掠问题。

    有大臣主张增兵北伐,一劳永逸。

    也有大臣主张加固长城,坚壁清野。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

    一直沉默的扶苏,突然出列。

    “父皇,儿臣有几点浅见。”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只听扶苏不疾不徐地说道:“匈奴乃马上之族,来去如风,我大秦步卒追之不及,主动出击,耗费巨大,胜负难料,此为下策。”

    “坚壁清野,虽能自保,却终究是被动挨打,长此以往,边境百姓疲于奔命,亦非良策。”

    “儿臣以为,对付匈奴,当三管齐下。”

    “其一,修路为先!当务之急,是尽快将水泥驰道,修至九原郡!路通,则兵马粮草一日千里,我大秦便可化被动为主动!”

    “其二,屯垦为辅!当鼓励内地百姓迁徙至边境,开垦荒地,种植仙豆。军士平日为农,战时为兵。如此,既能充实边防,又能解决大军粮草问题。”

    “其三,以战养战!可效仿匈奴,组建我大秦自己的轻骑兵,深入草原,主动出击!不求占地,只求剿其主力,掠其牛羊!以战利品,充作军费,赏赐将士!”

    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有守有攻,刚柔并济!

    将在场所有争论不休的文武大臣,全都说得哑口无言!

    这套“修路为先,屯垦为辅,以战养战”的全新战略,简直是为大秦量身定做!

    嬴政坐在龙椅之上,抚着长须,听着儿子这番精彩绝伦的论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

    “好!说得好!”

    他看向林澈的眼神,充满了无尽的感激,与……彻底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