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的天使   >   第七章 青海之旅——日月山
第七章 青海之旅——日月山
发布:2016-11-03 11:41 字数:3155 作者:爱者
    日月山其实并不高,就是一个小山丘。登上日月山,就可以见到山隘上刻着“日月山”三字的青石碑,山顶上还有遥遥相望的日亭和月亭。

    站在山顶,从山南往下望,就可以见到刚才路过的,有独特流向的倒淌河;向东眺望,一派田园风情;向西看,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海心山明丽动人,与田园秀色迥然不同。

    难怪古时候游人都说:“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

    下山来的时候,有人牵着白牦牛吸引游客拍照。

    大家都兴致盎然,想去拍一张合影。

    王师傅上前和那人磋商:“多少?”

    那人做了个“十”的手势,“一张10块钱。”

    “太贵了,便宜点。”王师傅开始讨价还价。

    “不行,这个价格已经很低了。”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你的牦牛都是染白的,又不是天然的,还要这么多,我们都是本地人,实在点。”

    “话不能这么说,大家来了这里,都希望看见白牦牛,可是白牦牛几百年才能见一头,那是圣牛啊。所以,为了满足大家的心愿,我们才不得已染白的。我们是好心啊。”

    “那就也别争了,15个人,给你100块,怎么样?”

    “成。”

    成交后,大家兴高采烈的排队依次与白牦牛合影。

    其实,那个人也没说错,无论白牦牛是真是假,能拍张合照,大家心里都很满足。

    拍完了照,王师傅带着大家上车,继续向前走。

    “我们干脆先去吃饭吧,吃完饭再继续逛青海湖。”

    大家都说听从王师傅的安排,王师傅就带着大家向金银滩进发。

    青海有昆仑山、祁连山,山脉纵横,交通不便。黄土高原又十分贫瘠,所以,这里的农民们历来都生活的十分困苦,但是,他们还是没有离开这里,祖祖辈辈在这里耕耘,流下的血泪,将这片土地浸透、着色,成为了它今天的模样。

    心在哪里,根就在那里。

    青海人或许祖籍天南地北,或许自身来自四面八方,但是,他们都停驻了下来,爱上了这片土地。

    这里冬暖夏凉,这里的人民朴实善良。

    夏天,当你躲在空调下的时候,是否怀念可以在户外的树荫下下一盘象棋?

    当你躲在蚊帐里被蚊虫骚扰的不胜其烦时,你是否会希望可以安心的一睡到天亮?

    当你为夜晚来临的太早,不得不点起灯,在灯光下苦读时,你是否渴望可以在天然的阳光下,惬意的翻书?

    当你的橱柜里又爬进了蟑螂的时候,你是否在惊吓和愤恨之余,祈祷过,去到一个没有害虫的世界?

    当你在四季如春的城市里生活过了十几载春秋,你是否希翼过,可以在冬季看到一片银白的世界,再次感受“山舞银蛇,园池蜡像”的感动?

    你是否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想要看一看策马奔腾的草原风光?

    你是否感到生活有些单调,想要去感受一下独特的民族风情?

    你是否想过当一回豪放派的人,去草原上跳一曲“锅庄”舞?

    你是否腻味了日常的饮食,想要调节一下口味,品尝一下牦牛酸奶的纯正和手抓羊肉的鲜美?

    如果,以上的情形你都有过,那么,欢迎你到青海来,这里,一定会让你美梦成真。

    王师傅一边开车,一边说道:“老八看来不愿意和我一起啊,都跑到别的女孩子那里去了。”

    八猴儿每次下了车都会往二姐身边凑。

    别人问他,他就会一本正经的说:“我是为了保卫我们大家共同的财产啊。大家的钱都在这里,有个闪失的话,我们不就得风餐露宿,喝西北风了。”

    大家都心知肚明:他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八猴儿经常会和二姐打打闹闹的跑到一边,看得王师傅担心不已。

    “过了巴彦克拉山,你们就要慢慢走路,不能再跑了,到时候缺氧啊、高原反应什么的,很容易出问题的。”

    八猴儿听完,乖乖受教。

    上车之后,清晨把位置让给了八猴儿,自己做到了车的后方。嫣然总觉得清晨的目光扫向自己这边,不过,或许只是错觉吧,嫣然也没有在意。

    王师傅对大家说:“你们都看见文成公主庙了吧,那个文成公主啊,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在进藏后,为藏族人民做了很多贡献。她还是一位坚强的女性,一路走到了西藏。到了青海的时候,她的很多随行侍女都受不了了,文成公主就让她们在湟源那个地方停了下来,自己跟着松赞干布走进了西藏。所以,在青海,流行着一句话,叫做“湟源出美女”,到了湟源,你们男孩子们可以比较一下,到底是身边的女孩子们漂亮,还是我们湟源的姑娘们漂亮啊。”

    大家哈哈一笑:“当然是身边的女孩子们漂亮了。”

    王师傅你也真是的,谁会当面得罪美女啊!

    “嗯,那下面还有一小段路程。你们嫌我都教藏族的歌了,那我们就来唱一首青海本地的歌。”

    “这首歌名字就叫《青海人》”

    这首歌嫣然和清晨都知道,小时候青海电视台上天天放这首歌,现在却再也找不到了。

    据说,这首歌是“李娜”的作品,不过,并未公开发表过。

    《青海人》

    我的家高的很

    我的家远的很

    人都说这里荒凉的很

    可我们偏偏是青海人

    不是我不知风沙的苦

    走遍了天涯还是青海亲

    走遍了天涯还是青海亲

    因为因为因为我在这里洒下过泪

    因为因为因为我在这里掏出过心

    泪水都变做了江河水

    剩下颗心啊变做莾昆仑

    我的家大的很

    我的家小的很

    多少五湖四海的人

    都在这青海扎下一个根

    一代代扎根

    根儿也越深

    死了也是青海的魂

    死了也是青海的魂

    因为因为因为我在这里洒下过泪

    因为因为因为我在这里掏出过心

    泪水都变做了江河水

    剩下颗心啊变做莾昆仑

    我的家穷的很

    我的家富的很

    是穷是富是家乡的土

    要穷要富要问青海人

    太阳是金来月亮是银

    要摘日月我们离天最近

    因为因为因为我在这里洒下过泪

    因为因为因为我在这里掏出过

    泪水都变做了江河水

    剩下颗心啊变做莾昆仑

    大家一边唱着歌,一边向金银滩进发。

    到了金银滩,大家就被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吸引住了,热情的藏族少女们围着火堆跳起了特有的民族舞蹈。

    王师傅带着一行人,被迎进了白帐篷内。大家落座后,一道道美食鱼贯而入,摆在了众人的面前。

    第一盆时拌上调料的酿(rang)皮,你没看错,是“盆”。青海人的豪放,也体现在“量”上面。这一盆酿皮,色香味俱全,让人看了就忍不住食指大动。

    大家用公筷分盛到自己的小碗中,大口吃起来。好敦厚的口感!大家吃着微辣的酿皮子,真是开胃极了。

    酿皮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凉皮,是用面做成的食物。做的时候,要使劲的“洗”面,把面筋洗出来后,剩下的部分,就可以做酿皮了。而洗出来的面筋,又成了酿皮最佳的辅料。

    吃完酿皮,怕辣的女孩子们就去圆形小桶中盛牦牛酸奶吃。

    没错,是小“桶”。

    这里的酸奶都是一桶一桶酿制的,木桶大概有十多公分高的样子,里面的酸奶口味绝对纯正,你在别处,是绝对品尝不到这种口味的。

    接下来端上来的是青海本地的“花花”和青稞面饽饽。“花花”是一种青海本地的面食,很有嚼劲,是甜味饼干的升级版。青稞面饽饽是用青海特有的作物“青稞”做成的食物。

    青稞大多用来酿酒,就是赫赫有名的“青稞酒”。只有少量作物用来做成食品。大家都纷纷伸手拿起花花和青稞饼,品尝起来。

    再往后,食物纷涌而至,大家都看不过来了。上来的有:手抓羊肉,牛板筋,羊肉串,酱羊腿,甜醅,馓子,扒羊蹄,干板鱼等等。

    那时候,湟鱼还没有被大肆捕捞,青海湖也还没有封湖。所以,还可以吃得到青海的特产:青海湟鱼。

    青海有句顺口溜:“贵德的梨儿享堂的瓜,湟源的干板鱼天下夸。”这话一点儿不假。

    青海盛产的湟鱼,体肥肉嫩味鲜美,远近驰名。

    将湟鱼剖去内脏,洗净杂质,按大小摆列在滚烫的石板上或沙滩上晒干,即为干板鱼。

    干板鱼经水泡软后,肉质柔韧,

    用葱末、食盐、蒜泥、胡椒、辣椒、花椒等佐料粉末加入面粉,调为糊状,涂抹在洗净的干板鱼上蒸熟,可烹制出风味别具的佳肴。

    干鱼软化后,佐料也就渗入肉中,待蒸气弥漫、香味扑鼻时取出,连鱼肉带面块一起食用,辛辣鲜美,芳香可口。

    ?甜醅的做法是:将莜麦或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开坛食用,醇香、清凉、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则壮身暖胃。

    馓子是一种油炸的面食,成条状,可以与麻花有得一拼,可以做成原味的,也可以做成咸味或者甜味的。

    大家尝着甜甜的甜醅,吃着麻辣的酱羊腿,百味杂陈,谁也舍不得落下一样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