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青海旅记——塔尔寺
发布:2016-11-03 11:41 字数:3139 作者:爱者
不一会儿,塔尔寺就到了,王师傅停好车后,大家就下了车。买了门票后,王师傅自荐做了导游,带着大家参观塔尔寺。
王师傅介绍说:“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到了塔尔寺门口,大家首先看到门外有八座并排矗立的雪白色的高塔。
王师傅说:“这叫八宝如意塔,是为纪念释迦牟尼八件大事而修建的:1、莲聚塔,藏语称“八邦”,纪念释迦牟尼初生时,步行7步,步步生莲花之意;2、四谛塔,藏语称“扎西果莽”,纪念释迦牟尼初转世,宣讲四谛要义;3、和平塔,藏语称彦敦,纪念释迦牟尼平息僧众争论;4、菩提塔,藏语称“香趣”,纪念释迦牟尼悟道成正觉;5、神变塔,藏语称“穷处”,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魔怪的种种奇迹;6、降凡塔,藏语称“拉播”,纪念释迦牟尼重返人间超度众生;7、胜利塔,藏语称“南结”,纪念释迦牟尼战胜魔军;8、涅槃塔,藏语称“娘德”,纪念释迦牟尼圆寂。”
大家都若有所悟:成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进了塔尔寺的大门,王师傅继续介绍:“塔尔寺又叫塔儿寺。以前叫“佛山”,藏语叫做“衮”,“本贤巴林”,意思就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塔尔寺本来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创立了格鲁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教。传说,他出生的时候,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有十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自然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这个是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所以,塔尔寺就是这么得名的。”
王师傅接着说:“宗喀巴去西藏六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了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一幅,并写了一封信。信上是这么说的,说是如果能在他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他见面一样。这个树就是指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后来,他的母亲和信徒们就一起建立了这座塔尔寺,所以,又叫塔儿寺,是母亲为了儿子建立的寺庙的意思。”
大家都听得如痴如醉。
王师傅带着大家游览了大金瓦寺、小金瓦寺等地方,带大家观看了了塔尔寺的“三绝”: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独具特色的堆绣。
大家对着美丽而神奇的作品赞不绝口。
老四拿出仅有的数码相机拍个不停。
男生们也拿出胶卷相机拍摄下这些美丽的艺术品。
谁也没想到要合影,都想节约时间让他们多拍一些照片带回去。
一幅幅堆绣作品,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宗教故事;一幅幅壁画,栩栩如生;酥油花制作出的佛像更是令人神往,大家都赞叹着这些由人类手工制作的精妙作品,感叹:艺术家,果然都是在民间。
到了转角处,刚好看到僧侣们正在制作酥油花和画唐卡,大家不由得纷纷驻足观看。
看着普普通通的一双手,灵活纷飞一番后,艺术品就展现在眼前,大家都羡慕不已。
唐卡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无论是唐卡、壁画、酥油花还是堆绣,都包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其内容有:地狱受难图,佛祖涅磐图,佛国众生图,释迦摩尼传记组图,弥勒佛像,千手观音像,尊胜佛母像,更有各种酥油花捏成的花卉、佛像数不胜数。
壁画多以矿物颜料画在布幔上,内容主要为经变、时轮、佛等。
堆绣是用各色绸缎、羊皮、棉花等在布幔上堆绣成佛、菩萨、天王、罗汉、尊者、花卉、鸟兽等图案。
居说,在这里每年举行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潮。各式各样的酥油花一排排堆起来,简直有高耸入云端的感觉。
王师傅还介绍说:“从清康熙以来,朝廷多次向塔尔寺赐赠,有匾额、法器、佛像、经卷、佛塔等各种各样的东西。第三、四、五、七、十三、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六、九、十世班禅大师都在这里驻锡过。佛家的住宿就叫驻锡。”
王师傅接着说:“塔尔寺内收藏有大量鎏金铜佛像、铜佛像、金银灯、金书藏经、木刻板藏经、法器、灵首塔等文物。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
离开了塔尔寺,大家都兴奋不已,一路谈笑着向下一站驶去。
上了车,王师傅问大家:“你们感觉怎么样?还行吧?”
大家七嘴八舌的应道:
“太美了!”
“那些艺术品简直不像是用手做出来的,太神了!”
“就是,那些和尚好厉害啊!”
“我最喜欢酥油花了,做的花比真花还漂亮。”
“我喜欢那些佛像,好逼真啊,让人肃然起敬!”
“壁画和唐卡也很漂亮,色彩很艳丽。”
……
王师傅在他们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后,说道:“你知道那些画为什么漂亮吗?色彩鲜艳是因为他们的颜料里有金粉、翡翠这些珍贵的材料,所以颜色才能保持长久鲜亮!”
“哇!”
大家一阵惊呼:这得花多少钱啊!
王师傅无视他们的惊讶:“还有,你们今天是没看到磕长头的。那些藏民都很虔诚,看到他们的举动,是个人,都会被打动。”
大家都有些遗憾,没有亲眼目睹,的确无法感受到那种真诚。
王师傅说:“早上的歌都学会了吧?”
大家都说会了。
王师傅就笑道:“那男孩子们记住了,没有钱的话,姑娘们是不会跟你们走的啊。以后要努力赚钱啊。”
大家一片哄笑。
笑完,王师傅说“那我们再学两首歌吧,学完,我们就到下一站了。”
大家纷纷应和。
“这一次,我们学习几首不流行的歌啊。第一首,叫做《朝圣的路》”
《朝圣的路》
我向你走来,
捧着一颗真心;
我向你走来,
捧着一路风尘;
啊,真心,
啊,风尘,……
芸芸众生芸芸心,
人人心中有真神,
不是真神不显圣,
只怕是半心半意的人……
大家跟着王师傅一起唱,唱完后,都能从歌词中感受到藏族人民信仰的真诚和朴实的灵魂。
《洗浴》
天清清,
水清清,
一江夕照红。
是古老的歌,
是高原的梦。
世上人人都洗浴,
未必都在水之中。
忏悔是心灵的洗浴,
醒悟是血肉的再生。
啊,
天清清,
水清清,
一江夕照红。
是古老的歌,
是高原的梦。
是高原的梦……
这首歌同样是一首关于忏悔和醒悟的歌,藏族人民追求的不是肉体的清洁,而是灵魂的圣洁,是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种追求,已经超越了物质,超越了平凡的欲望,让人从心底,感觉到一股清泉,正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洗涤着思想上的浊物。如果大家真能做到像歌中所唱的那样,这个世界,就会少了很多罪恶和无奈吧。人们也都会满足于自己简单的生活,而不至于为了虚伪和欲望迷失了自己。
王师傅教大家唱完后说道:“这两首都是很好听的歌,你们在网上是找不到的,在别处也是听不到的。”
八猴儿问道:“王师傅,你是回族,为什么教我们唱的都是藏族的歌啊?”
王师傅有点急了,青普话出来了:“无论是阿扎子(哪里的)歌,都是我们高原的歌。”
“我们回民一生中,一定要去麦加朝拜一次。这才算是完整的人生。我十四岁的时候和我父亲去过一次,那朝拜的景象也很震撼,不亚于藏族的磕长头。”
“宗教使人向善,让人拥有更高尚的品德。是一件好事。无论是哪一种宗教,其实都应该融合,不应该相互抵触。”
二姐等人被王师傅的一席话打动,决定回去的时候,一定老老实实买车票。
王师傅说:“下一站,我们去日月山。去看看文成公主庙。”
沿途,大家还见到了倒淌河。
王师傅介绍说:“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海拔约3300米,全长约40多公里,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
看看河流倒是没有什么稀奇,都是地势的缘故,造成了这种奇观。
就像有些地方的“怪坡”一样,地势加上视觉差,就能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
紧接着,就到了目的地。
停下车,大家跟着王师傅下了车。
“日月山,初唐时名赤岭。海拔3520米,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传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途 经此山,她怀揣宝镜,登峰东望,不见长安故乡,悲从心起,空镜下滑坠地,一分为二,一半化为金日,一半化为银月, 日月交相辉映,照亮着西去的征程。”
“后来,这里就成为唐朝和吐蕃实行物资交流和两地使者往来的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