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错1
发布:2025-03-20 16:40 字数:3203 作者:天阅短篇
我是涔瀛,长平侯新过门的小夫人。
南华郡主的幼女,老南安王的外孙女。
在这之前,我还是今上的嫡妻,北黎的中宫娘娘。
只不过,我被废了。
01.
老南安王是随太祖皇帝打天下的次子,太宗的胞弟,乃今上的叔祖父。
外祖父镇守南境,手握七十万王军,膝下三子,惟母亲一女,千恩万宠,贵比公主。
哪怕是相府公子登门求娶,外祖父也未点头。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竟迫得父亲好生生的少年将军折腰做了赘婿。
所以,我随母姓 ,也就是国姓为萧。
前朝「不许近亲联姻」的规矩传到熙和年间,已大有松弛了。
表兄妹通婚很普遍。
但是,从古至今,鲜有娶自己堂妹为妻的例子。
而还是皇子的萧琰为了储君之位,偏偏就敢有悖伦理,与我暗度陈仓。
我曾问他,不怕因此得陛下厌恶错失江山嘛?
萧琰说,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入宫之前,我以为他是真心的,有道是情比金坚,便什么也顾不得了。
我只想陪在他身边,一生一世一双人。
于是,不顾阿母和外祖父反对执意嫁给他,做了皇子妃。
可我忘了,他的志向是问鼎天下,做乱世之主。
我的一切,都是筹码。
当时,萧琰在皇子中籍籍无名,因为娶了我,一下声名在外。
其中,有悖世的骂名,也有良臣的拥戴。
至少走进了朝野,而后三年,在我外祖父和父兄的扶持下入主东宫。
他与我恩爱九年,琴瑟和鸣,不曾有疑。
然而,他登上皇位掌权后的第一道旨意便是废了我。
皇后失序,阴怀妒害,不可以承天命。
其上玺绶,迁于北苑。
好一个北苑,我与萧琰就是在此园相识的。
七岁那年,兄长抢了我的猎物,害我哭闹了好一番。
先帝遂下令,诸公子有得瑄和县主欢心者,赐钱百万。
这可是莫大的殊荣,说白了就是为我赐婚。
看谁与我投缘,赐婚联姻,瞧瞧究竟谁是南安王一党。
只是没想到皇七子和皇十二子也参与其中,惹得众臣一时哗然。
我虽为母亲的女儿,却自幼养在舅舅房中。
小南安王的养女于哪个皇子而言都是宗室血亲,与我欢好有悖人伦。
可萧琰不管这些,当着众人的面用他新打的狐皮哄我开心,知道我喜欢骑射后更是瞒着舅舅带我去皇家围场,听说后来还挨了四十军棍。
在围场,我们私定终身。
萧琰顶着骂名娶了我,如今终于演不下去了。
听说,废我当日萧琰便下令将名冠京都的歌女越氏接进宫。
封为夫人,椒房盛宠。
一个卑贱的婢子爬上了龙床,身怀皇嗣,距凤位只有一步之遥。
「唉,皇上与咱们娘娘可是少年夫妻,主子不过是像寻常贵人一样使了个性子,皇上就如此无情,就算立新后也得选个高门闺女啊,你说这把娘娘置于何地啊?」
「嘘快别说了,娘娘谋害皇嗣,皇上留一条性命已是格外恩赐。」
「什么呀,娘娘出身宗室怎会不懂得这些……娘,娘娘,不,县主!」
我从屋里走出来,两个嚼舌根的丫头早已吓得抖成筛子。
「话多者死,尔等还是各自惜命吧。」我抬了抬手,并不打算再计较。
如今我就是这未央宫最大的笑话,怨不得旁人。
不过敲打一番还是不能少的。
隔墙有耳,这话若要萧琰听见了,她们定要掉脑袋。
至于我,被废之人又如何?
退一万步讲,就算我真害了皇子,萧琰也不敢杀我。
都说,恃宠而骄。
可我从没得过帝王半分真意,我仗的,一直都是王府的势啊。
02.
元月,大雪。
皇上又立新后了,是那位宠冠后宫的越夫人。
当晚,废后萧氏薨于一场大火,尸骨无存。
妙啊!
大喜大丧,帝王的耳边今日可热闹了。
在萧琰携新后笑意盈盈受群臣拜贺时,小太监慌慌张张喊:陛下,北苑走水,后薨了。
一时间,朝臣皆惊。
这盛大的封后典礼竟也是萧氏女的葬礼。
越氏手中的酒樽一下子落下来,是啊,又有谁不会怀疑是她的手笔呢?
阿谀奉承的臣子面面相窥,都在估量着王府的态度。
世子哥哥拍案而起,不少将军也跟着起身,一行人转身奔向火场,半点不给新后面子。
我的夫君,不,是前夫陛下,听说愣住了。
缓过来稳住朝臣后就甩开新后的手,也随着人群去了。
看着火光滔天,堂堂帝王跪倒在地上一遍遍说对不起,那些龙珠不知是真的假的,听说萧琰是被人抬回宣室殿的。
荒唐,虚伪。
陛下就是这样,刀不见血不回鞘,却永远言笑晏晏的,一副温润如水的样子。
新后典礼上的烟火竟烧到了北苑,烧死了南安王的养女。
第二日,国朝热起来。
本就与皇室势不两立的母亲气昂昂地进了宫。
母亲声泪俱下为我讨公道,舅舅的世子在旁边也没给萧琰好脸色。懂事的老臣立刻替兄长把话说出来,要新后偿命。
天家威严,怎可触犯。
年轻的帝王怒火中烧,越氏是他一手扶植起来的。
处置越氏便是在打他的脸,打皇室的脸。
外戚势大,所以他废了我,可即使如此依旧无法动摇其南安王府一二。
「放肆,一派胡言!」
「北苑大火乃天命,尔敢攀污皇后,拉下去,即刻杖毙。」
「慢着,陛下可别忘了,废后姓萧,您也姓萧?」兄长适时站出来,回怼皇上。
话语如锋,针尖对麦芒。
萧琰最忌讳别人提醒他我的身份,他望着兄长,眼里充满了杀气。
「绾绾乃是堂姑的幼女,朕,自然不会忘。」
「昨日之事,朕会查清楚,给堂姑一个公道,也还新后一个清白。」
萧琰有意回护着新后,他一口一个堂姑,分明是刻意强调着我本是他的姑表妹。
于此同时,一驾马车悠哉悠哉驶出了京都。
「姑娘,我们去哪啊?」
四海九州,哪不能去,以前豢养在皇城的金丝雀,如今也算得了自由。
家国太平,百姓和乐,闲逛在雒都的夜市上。
商贾云集,我真切地感受到民间的烟火气,这热闹和宫里都不一样。
或许一时兴起,我拉着冬桃也在此地开了酒楼。
在我的经营下,酒楼很快红火起来,达官贵人们经常往来。
他们说今后温婉和顺,却没有皇后的贵气。
是啊,一介歌婢登上凤位已是泼天富贵,她当然如履薄冰。
坊市流传着一首歌谣,雒阳城里雒十娘,十里桃花世无双。
没错,酒楼里卖的最好的酒就是「十里桃花」。
此酒以夏枯草为引,配以十数种珍贵药材,对人身体大有裨益。
南安王妃乃医女出身,跟在舅母身边耳濡目染我自是学了些皮毛的。
可是,我却断不出自己为何多年都无所出。
或许有一个答案,只是我不愿去想,也不愿相信,是萧琰做的。
他不爱我,他娶我就是为了舅舅的兵权和势力。
尽管他把面子和里子做得天衣无缝,但有一点是真的,他不爱我。
他也能容许我诞下有王府血脉皇子,他害怕有一天,南安王府会像扶持曾经的他一样扶持我的孩子。
大概从我嫁他那天起,萧琰母子就算计了我。
这么多年,我不是不知道,是不动声色地成全他罢了。
那个寒冬外祖父与萧琰因战事起了争执,闹得很不愉快,萧琰也差点丢了储位。
有臣子提出要先帝废了萧琰这个太子,说他不能顾全大局,没容人之量。
为了帮萧琰破局,最怕水的我毫不犹豫跳进了静心湖。
冰天雪地,锥心刺骨。
太医刚诊完脉,我有了萧琰的孩子,已有三月余。
我知道萧琰不想要,他偷偷嘱咐太医在汤药里放红花,在我的寝殿放麝香……一切的一切我都瞧见了。
后来朝堂闹得最欢时,我出事的消息传出去。
外祖父瞧着虚弱的我终究心软了,他说算了,别让阿绾心寒。如此才出面驳回了那些废太子的奏章。
可以说,萧琰的皇位是踩着他儿子的血稳固的,他当然看重了。
罢了,多想无益。
03.
这半年,北黎和匈奴不断开战。
我不是望月楼的掌柜,而是乌什的医女涔瀛。
领兵的将军正是今上扶植起来的皇后胞弟,马奴出身的越饶。
其人丰神俊朗,领兵打仗颇有天赋。
我是采药时遇见他的,去抓灵芝不小心掉落山崖,刚好被战前勘察地形的大将军所救,仇敌见面,百感交集。
但是我明白,后宫的恩怨与他无关。
越饶是个正直的人,忠正为国,有几分阿爹年轻时的影子。
我在关内救济逃离战乱受伤的百姓常听人赞颂他,倒是他见我很震惊,上一秒还横抱着我,问姑娘可否受伤?
下一秒,看清我的面容后简直是退避三舍。
「瑄,萧娘娘……」
「将军怕是认错人了吧,天下皆知,废后薨于一场大火。」
「是臣唐突了,误以为是故人。」越饶有些失落,眼睛直直地看着我。
故人???
如果我没记错,我与越饶第一次见面是越氏入宫那日。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也因此成为郎将。
从椒房殿里搬出去的路上,我远远望见了一挺拔的背影儿。
第二次见面,乃是越美人登门挑衅。
我赏了其一巴掌,被随着萧琰而来的他刚好撞见。
第三次嘛,是北苑遇刺我被人挟持。
值夜的越饶和侍卫赶来救了我,事后我却恩将仇报撇清他的功劳。
后来啊,我们就再也没见过了。